亲民政风:激起改革发展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02:25 大江网-江西日报 | |
本报记者肖苏萍 亮点荟萃 ●2004年,南昌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净增100亿元,江铃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提前一年实现翻番目标 ●据中国最权威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国内200个城市中,南昌城市竞争力由上年的第40位前移至第30位,其中,政府管理竞争力、城市文化竞争力均进入全国前十名,在中部6个省会城市中列第一位 ●仅用三年多时间,南昌城区面积、城区人口分别突破200平方公里和200万人,城市外环高速通道拉开框架 ●“南昌制造”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力,百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国内200家知名企业纷纷在昌落户 11月17日,在南昌市胡惠元堤拓宽建设工地,又来了一批特殊的“质检”人员,他们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 领导来干什么?他们在认真了解工程进度,检查工程质量,破解施工难题。 胡惠元堤拓宽是一项民心工程,总投资6.96亿元,是南昌市西外环延伸工程,东起罗谢公路,西接生米赣江大桥,与昌东大道、南莲路、迎宾大道、抚河路相通,既是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的“畅通大道”,也是城市防洪的主要屏障。 这是关系到市民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啊,怎能不牵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 在“十五”期间,南昌市委、市政府的一招一式,无不以百姓呼声、百姓利益、百姓生活为己任,一股亲民政风吹拂着南昌市的发展大潮。 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提升百姓生活质量,就是头等大事 南昌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彰显民本经济,关键是看百姓的生活环境是否改善,生活质量是否提高。 本着这一思路,南昌市把改善百姓生活环境和提升百姓生活质量与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南昌柴油机厂位居市区中心地带,企业发展缺乏空间,百姓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 企业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矛盾,一直是党政部门的一块“心病”。 在新一轮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南昌市的解难之道就是以人为本,在调整全市生产力布局的基础上,使市民的生活、企业的生产各得其所,南柴及一批重点企业“退城、出郊、入园”,成为了园区经济的骨干企业。另一方面,企业“退城进园”之后,百姓开始告别“亲嘴楼”、“握手楼”。记者走进南柴厂区,映入眼帘的是高楼、流水和花园,一片宁静。 在南柴筒子楼居住了大半辈子的李昌说,我们不仅告别了污染和嘈杂,而且迎来了花鸟和阳光。 是的,无论你是走进老城区还是新城区,看到的是高楼和绿地,更多的是百姓的欢笑。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确立了拓展新城区,改造旧城区的发展目标,各级干部心头始终把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与生活质量提高作为重要砝码。 阳明路东扩,同样牵动着南昌市民的心。动工之前,不少人担心,政府有心办好事,百姓不一定会领情。然而,当政府把新居的钥匙交给拆迁户时,曾被称为“钉子户”的熊太最先领取了新房钥匙,他说,旧房换新房,“亲嘴楼”换了花园区,谁不抢先领钥匙? 老城区只拆不建,新城区按都市标准建设,每一个南昌人无不拍手称快。 工作做得好与坏,经济发展快与慢,就是衡量政绩的标尺 在中部崛起的征程中,南昌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全市上下百舸竞发,千余个项目同时开工,百余个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国内200家知名企业纷纷抢占南昌。在催人奋进的开发大潮中,谁的措施硬?谁的后劲强?谁的效果好?市委、市政府把选择决定权交给了百姓。 与江南名楼仅一江之隔的红谷滩新区,是南昌市在赣江西岸新开发的一个现代标志性区域,市民对其建设规模、建设品位、建设速度畅所欲言,评头论足;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进行改造,市民争先恐后提建议、献良策、捐资金;横跨赣江的生米大桥是否该建?市民的建议加上专家的论证,一道彩虹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南昌市日新月异的变迁中,大到企业改制、城区拆迁,小到路标设置、菜场更址,只要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举措出台,政府部门都要问计于民,汇集民智。由此,南昌市的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对外开放的步伐快而有力。 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隆进驻南昌,进顺村让出了“黄金宝地”;国内第5条8英寸晶圆片生产线落户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路绿灯;微软集团相中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政府启动“快速通道”;江铃集团宽广的胸怀迎来了美国福特首席执行官,福特公司将进一步增加对江铃的投入…… 开放大潮滚滚而来,洪城大地勃勃生机。面对更快更好的发展形势,市委、市政府依然一次次开门纳谏,科学决策。在今年举办的第四届金秋经贸活动期间,市民提出,作为省会城市,会展经济必须上档次、树品牌,打造会展经济名城。百姓的声音,引起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11月17日,南昌市首次以会展经济这专题,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重点研究会展经济存在的问题,一系列扶持政策也随之而出。 群众“定盘子”,政府抓落实;干部干事业,群众评功过,已经成为南昌市衡量各级领导业绩的重要标尺;群众心中的“秤”,不仅掂量出政府的决策水平,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党政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和能力。 说话要对群众充满爱意,做事要对历史负责,就是崛起之基 进入新世纪以来,南昌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常常告诫大家:说话要对群众充满爱意,做事要对历史负责,这才是南昌市快速崛起之基。 陶向阳和熊菊妹是青山湖区的一对残疾夫妇,结婚15来,一直靠开代步车维生。去年,市里决定取缔代步营运车,夫妇俩犯愁了:以后如何生计? 他们没想到的是,政府不仅及时给他们办了“低保”,还免除了小孩读书的全部学杂费。不久,区里又帮助他们盖了一间杂货店,夫妇俩喜上眉梢:我们的困难装在干部的心中,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 对群众的承诺,绝对不能“吹牛”。这既是市委、市政府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忠告”,更是对政绩的考量标准。 目前,全市10万余人列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是2001年的十倍多;筹措资金近4亿元,免费培训和扶持6万多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从今年起,政府对农民工进城实行“零收费”政策,农村“五保户”列入城市低保对象;6300家困难市民住进了廉租房…… 和谐的发展环境,必然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沃土,南昌市以加大城市基础建设为先导,大力营造对外开放先机,既让百姓得到实惠,又充分体现了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历史责任感。据统计,在过去两年里,全市公益性财政投入的资金达5.86亿元,相当于财政收入的64%。 老城区暴雨后严重积水的难题得到了根治,连续三年的“百路大会战”,小街小巷变成了“阳光道”,强有力的电网改造措施,南昌成为用电高峰期不拉闸的城市…… 南昌,中部省会城市,吹拂着一股亲民政风,构建起和谐社会的新蓝图。 记者感言 只有亲民,才能为民。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市以亲民、为民为重要抓手,把解决群众出行难、就医难等“小事”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政绩不仅要让百姓得到实惠,更要经得起历史的评说。南昌市的实践足以证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强化亲民、为民政风,各项事业的建设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百姓才会拍手称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