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87名大学生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02:57 大连晚报

  

387名大学生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图)
387名准医生志愿捐献干细胞

  昨日上午大连医科大学学生自发开展此活动,并以此来消除人们认为捐献干细胞有害身体健康的误解

  ■文/图首席记者徐瑾

  “志愿要求采集血液标本的大学生太多了,我们的登记表和采血针都不够用,不得不回去拿。”近日,大连医科大学医疗系2004级学生向全校同学发起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得到全校同学的热烈响应。昨日上午,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为志愿者们进行了血液标本采集。面对采集现场不断“插队”进来的新志愿者,市红十字会赈济部部长丁涛感动不已。

  学生倡议得到学校支持

  昨日上午8时30分,以“为了神圣的爱”为主题的志愿者血液标本采集仪式在大连医科大学开始,记者来到现场时,第五教学楼的一间大阶梯教室里坐满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学。市红十字会赈济部的丁涛部长宣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意义后,同学们郑重地在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对志愿者的血液标本采集在旁边一间教室里进行。教室的一侧一字摆开一排桌子,6名医生同时为志愿者采血,外边排队等候的同学则早早挽起了自己的袖子。现场几名同学正在发放倡议书。其中写着“我国白血病每年新增4万人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正值花季的青少年。他们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期盼着、等待着,等待的不仅仅是那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更是等待我们的爱心和支持……为了给濒临绝境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的机会,让我们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队伍中来。”

  医疗系2004级学生会的朱海燕同学是本次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她告诉记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件造福于社会的事,对于他们这些学医的大学生意义更是深远,他们的倡议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他们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书后,利用一周时间在校广播电台进行相关知识介绍,还邀请红十字会的专家来校进行了讲座。

  登记表和采血针告急

  来捐献干细胞的志愿者中,有一名同学的脚扭伤了,但是他让别人背着自己来采血;一名女孩抽完血后疼得掉下了眼泪,面对关心她的同学,她害羞地笑着表示“希望自己能帮助那些白血病患者”。

  记者注意到,设在大阶梯教室里的咨询台前挤满了人,不断有同学到现场报名,并领取登记表。“一周时间里我们共接到300多名同学报名,但现在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所以总人数要重新统计。”记者采访时,朱海燕告诉记者。

  由于血液标本采集现场不断有“插队”进来的新志愿者,市红十字会带来的登记表很快发放一空,工作人员只能临时回去取。没想到,到11时左右,采血针告罄,面对“源源不断”前来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再次取来了80个采血针。就这样,原定于11时结束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推迟了1个多小时才结束,共有387名大学生完成了血液标本采集。即使这样,仍有一些同学因为当天身体不适或上课无法到场,需要随后到红十字会血液中心采集血液标本。

  准医生志愿捐献意义特殊

  丁涛部长告诉记者,目前人们普遍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有误解,认为抽骨髓,对身体健康有害。但事实上,现在我国采集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是从外周血采集干细胞,这一方法十分先进,相当于从胳膊上抽血,恢复很快。另外,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有3000克左右,捐献救人每次只要采集10克,1至2周即可恢复。

  大连3名已经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的大学生昨天来到采集血样的现场,给准医生们鼓劲。今年10月18日,辽宁师范大学的姜海同学刚刚向一名黑龙江血液病患者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谈到目前的身体状况,他笑着表示“下午回去还要踢足球呢”。

  “这些准医生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可以在社会上起到表率的作用,让更多人投身到这一公益事业中。”采访中丁涛部长表示,目前大连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有1万人,其中7000人完成了血液标本采集,这些准医生能够成为捐献志愿者,最好地向普通人诠释了“捐献无害”的问题,有利于整个社会加快对此问题的认识。

  “目前中华骨髓库登记备案的血液标本有35万,可是我国现有400万白血病患者,而且以每年4万人的数目增加。只有当中华骨髓库的容量达到100万时,才能满足全国80%患者的需要。”丁涛部长表示,希望更多人能投身到这一公益事业,志愿捐献者可以到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或者街头采血车上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还可以拨打造血干细胞捐献热线39811999进行咨询。

  图片说明:医务人员为大学生们采集血液标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