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就业有保障 生活有盼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05:09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本报记者张渝实习生陈雪李祥云

  “十五”以来,成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在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创造一个个就业机会,营造宽松、以人为本的就业环境。不管你是有着高学历的留洋派,还是有着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或是普通的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在成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都能感受到进步与发展的蓬勃活力。

  活力显示一:“海归”人才扎根成都

  今年32岁的计算机软件工程博士后杨波,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证,两年前他放弃多家国外大公司的邀请,应聘来到成都创业。如今,杨波已在成都一所著名大学拥有了研究工作室,虽说收入远不及当年在新加坡,但成都充满活力的创业空间,让他决定在这里扎根。

  五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职称、绿色居住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来蓉就业,像杨波这样来到成都就不想离开的海归、高知(高级知识分子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今年8月,四川省人事厅会同省统计局对500名在成都的留学回国人员进行了发展状况调查,尽管现在他们的平均月薪为3800元人民币,与在国外时月平均收入1250美元相差甚远,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对成都的就业环境表示满意,对未来充满希望。

  活力显示二:激烈竞争吸引人才

  谢黎是浙江一所著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今年10月开始,他多次来到成都找工作。“想来成都工作的大学生太多了,竞争太激烈了。”但谢黎认为竞争越激烈,越说明这座城市有吸引力。在前几天成都大学举行的双选会上,谢黎如愿被一家营销公司相中。近年来,每年都会有上万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专业人才在成都就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胜”的就业观念让许多年轻人不仅实现了就业,而且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活力显示三:多渠道实现再就业

  武侯区长寿苑社区居民左兵今年8月下岗后,在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建议下到社区网站登出了求职信息,不到一周时间,他就被成都市利丰物业管理公司录用,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5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建立岗位“银行”、创办社区实体、开发公益岗位、鼓励家庭创业、提供无息小额创业贷款等方式,开拓了越来越多的再就业渠道,失业人员数量逐年减少,许多由下岗人员创办的家政公司、小吃店等展示出了无限的活力。

  活力显示四:农民失地不失业

  锦江区红砂村村民魏征秀家世代都是农民。2003年5月,魏家和附近的村民一样,把田地转给了一家大型花卉公司,魏征秀也应聘进厂当了花工,不但可以每月拿工资,还能享受社保等福利,成为了“做梦都没想过”的城市人。这几年,随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各地通过组织农民进培训班免费学技术、城乡互助把工作岗位送到村等方式实现了农民失地不失业,目前全市有78%以上的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规模达80.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3.1亿元。

  “十五”期间成都市就业再就业情况

  2001年全市从业人员540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42万人。全年有3.4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和2.9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

  2002年全市从业人员561.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66.6万人。全年有6.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年末国有企业实有下岗职工2.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2003年全市从业人员571.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180.5万人。全市有8.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2004年全市从业人员579.3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00.1万人。截至2004年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其中下岗再就业3.2万人;全市国有企业实有下岗职工8122人,比2003年末净减少26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