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庭暴力有了“第三者”殴打结发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14:1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本报讯记者曾漫路报道: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家庭暴力在我市悄然抬头,今年1~11月,市妇联接待的信访中,涉及婚姻家庭类139宗,其中反映家庭暴力19宗;金平区妇联受理的113宗来信、来访、来电中,涉及家庭暴力的就达到49宗,其中针对妇女配偶的暴力占到绝大多数,引发暴力的原因多为第三者插足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性虐待引发家庭战火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导致家庭暴力发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居首位的是丈夫结交了第三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如有一对夫妻,二人结婚已有10多年,后来丈夫在外租房与人姘居,威胁妻子离婚遭到拒绝,就多次对妻子进行殴打。又有一对夫妻,结婚时双方感情基础不牢靠,后来妻子身体欠佳,丈夫便与他人姘居,只要妻子一指责此事,便惹来一顿饱打。

  在家庭暴力中居于前位的还有男方沉迷于赌博,引发家庭经济危机,在向女方或女方家属索钱未果时,便将一腔怒火撒到妻子身上,经常对其实施暴力。令当事人羞于启齿的还有男方对女方的性虐待,如一位妇女自述,丈夫常年对其性虐待,一旦她不顺从,丈夫便拳打脚踢,而妻子在忍受了十几年后终于愤而投诉。在妇联的接访中,此类投诉较少,由于涉及隐私,当事人往往不好意思说出家庭暴力的真正原因。

  在琐屑家庭生活中,有的夫妻因为日常小事经常发生争吵,竟致男方以拳头说理。因为子女的问题,也多引发家庭暴力,如有对夫妻,因为妻子生的是女儿,丈夫大失所望,不但在妻子坐月子期间不管不顾,后来还经常对其打骂。有的则因为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同经常吵架,后来升级到丈夫对妻子辱骂殴打。

  妻子忍让导致暴力升级

  妇联的工作人员在接触中发现,发生暴力的家庭配偶双方多为受教育程度较低,许多妇女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暴力是侵害妇女权益的问题,她们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因而一忍再忍,有的甚至还残留着“夫为妻纲”的封建思想,面对丈夫的淫威不敢反抗,导致暴行不断升级;而有的则考虑为孩子保持一个完整的家,多年来忍辱求全;有不少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在问题发生时不知道到哪里寻求帮助,最后忍无可忍决定离婚时才经他人指引找到妇联。

  遏制家庭暴力呼呼专门立法

  目前,我市妇联与市公安局联手在全市各公安基层派出所建立了96个妇女维权服务站,在社区建立“家庭暴力投诉点”,与市司法局联合在市、区(县)建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妇女权益部。

  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妇联没有执法权,对家庭暴力只能采取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对受害妇女只能指导其收集证据、到有关部门咨询权益保护及离婚事宜。由于许多市民甚至部分执法人员还认为“打老婆”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当出现家庭暴力时,有关部门对受害人的救助仍比较滞后,对施暴者的处理也太宽松。因此,亟需社会舆论对家庭暴力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

  妇联的工作人员指出,目前全国还没有一部专门惩治家庭暴力的法律,反对家庭暴力的相关规定见诸于《婚姻法》和今年12月1日刚实施的新《妇女权益保障法》,如后者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公安、民政、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团体,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依法为受害妇女提供救助。”但此类规定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仍需专门的地方立法以有效遏制和惩治家庭暴力。

  律师说法

  收集有利证据自我保护

  妇女如何在家庭暴力中保护自己?市妇联指定法律援助人员、律师许翠虹女士认为,当家庭暴力发生时,受害方可以请求居委和基层妇联的同志劝解,暴力正在实施时,可拨打“110”求救或请公安机关出面制止。

  许律师说,有许多妇女在遭受多次家庭暴力后仍犹豫是否该离婚,或希冀通过忍让息事宁人,不去报警不把事情闹大,一旦最后决定通过离婚摆脱困境时,往往没有证据,这样在离婚诉讼中就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当家庭暴力发生时,妇女要勇敢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在公安机关留下的笔录或经法医验伤留下的医疗记录,都将是有利于自己的证据。

  许律师又从女性的角度指出,和谐的婚姻关系必须双方细心经营和呵护,两个从不同环境长大的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不可能诸事都一致,因此双方必须互相理解宽容。如果对方正在气头上,那另一方不妨避一时锋芒,这决不等于屈辱,而是避免把矛盾激化。当然,女性也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链接

  12月6日广州首开智能化妇女维权热线,接受妇女有关家庭暴力等维权问题的投诉咨询。近年来,湖南、辽宁、四川、江西等10个省区在反对家庭暴力上制定了地方性的法规,在2002年11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法学会研究人员提交了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议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