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衣被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14:32 新闻晚报

  第一次接触“泾”字,是从小学历史书上,说到元代的黄道婆,家在“松江乌泥泾”。中国历史上大凡提到名字的,不是政治家、思想家,就是军事家或者科学家,真正以一个普通老百姓尤其是一个女性载入史册而被重点介绍的,好像就首推这位黄道婆了。

  在混乱的宋代末年,一个苦难的童养媳逃出了松江乌泥泾的某个家庭,无意中跳上了一艘远航的海船。她自己也没有料到,那艘海船把她带到了遥远的海南岛,她的善良和真

诚赢得了当地黎族同胞的信任,她就与黎胞共同相处三十年,在这段生活中,她学会了纺花、织布的全部技术。其实她并不知道,当时天涯海角的海南,却是世界纺织技术最成熟的土地,她所学到的正是世界第一流的技术。

  三十年后,渴望故乡的她终于回到了乌泥泾。五十多岁的她悉心地把娴熟的纺织技术教给了当地的姑娘妇女,包括教人制棉。不多久,“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松江地区成为了中国纺织中心,史称“松江,衣被天下”,这位中国大陆棉纺织的始祖,被人们敬称为黄道婆。

  她在自己的出生之地完成了宁静的后半生,最后安葬在故土。这位上海婆婆,她带来的是一场伟大的服装材料的革命,让中国人从此进入了更为温暖的棉布时代。

  黄道婆的墓就在龙阳路与外环线的交点边上,这地方现在叫作“华泾”,即是当年的“乌泥泾”,属龙华镇。莘朱路是紧贴着外环线的一条宁静的小路,绿荫掩映着一壁粉墙,让我们感到难得一见的是,这是一座干干净净的个人墓园,由墓体、墓道和墓庐组成,这种墓园现在只能在历史的记载中偶有见到,但是实例几乎没有。墓庐是一座江南式的民居,这里面有松江地区纺织历史的展览,有许多实物可资观赏和研究,而且不必买门票。在我看来,这个“不买门票”的举措不仅仅是一种制度,而且更是一种设计,让我们感觉到那位伟大的婆婆还活在人间,那宁静的小院始终向路人敞开着,什么时候你都可以进去向婆婆讨一口水喝,甚至坐下来看她织布,我们相信当年这位从海南回来的婆婆一定是这样热情地接待着向她求教的姑娘妇人,并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她们。你听听,今天的华泾,还有孩子在唱着稚气的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

  值得到那里去看看,你不必叩门,阿婆早在那里等着呢。

  翻开折叠的书页,抚平褶皱的心灵,

  当你能嗅见沁肺之香,

  安宁和快乐已经在你心房。作者:□周时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