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公务员热”(名笔)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3:1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进入秋冬季节以来在神州大地上不断蔓延的“公务员热”,日前又在华南找到了一个新的“延烧点”:广东近6万名考生竞争6300多个职位,比例接近十比一(12月11日《广州日报》)。天气已经很冷了,但“公务员热”却仍然看不到降温的迹象。 “公务员热”,热一点可以,但总是在沸点就不正常了;考的人多,多一点可以,但多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激烈的程度超过了高考,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总得有点 许多专家在谈到“公务员热”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是“非理性”。他们解释说,实际上大部分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工作并不轻松,而且也并不是真正的“铁饭碗”,云云。说实话,这我就有点不明白了,报考公务员的人除了大学生就是研究生,他们在大学里受了这么多年理性经济人的训练,怎么忽然之间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非理性”了呢? 在我看来,报考公务员的莘莘学子,不是不理性的,而是非常理性的。恰如许多落海的人在争夺一条救命的舢板,场面十分混乱。从空中俯瞰下来,这当然是疯狂的、非理性的,但从每一个落海者自身的角度来看,却又都是理性的,而且是一种极端的理性。 那么,公务员这条舢板究竟能够给大学生们提供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安全感。我的这个判断得到一项调查的证实:53.3%的被调查者在回答“你觉得公务员岗位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选择了“工作稳定”这个答案,占绝对优势(据11月8日《今日早报》报道)。 可怜!报考公务员,不是为了报国,不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甚至也不是为了高收入,而只不过是为了稳定,也就是安全感。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仅仅比饥、渴、性等生理需求高一个台阶,是属于很低层次的需求。 所以解读“公务员热”,不能仅从公务员这个职业本身去找原因,而要从公务员之外去找原因。“公务员”之所以“热”,是因为公务员之外的职业都太不稳定,太不安全了,大学生们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只能选择逃避,逃向公务员,逃向安全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要说“公务员热”是非理性的也可以,因为驱使人们寻找安全感的动力,更多的是一种本能。 这样看来,专家们的解读之所以会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就是因为他们只知道就公务员论公务员,而没有意识到公务员的优势只有在同其他职业的比较当中才能显现出来。 那么,其他职业为什么连基本的安全感都不能提供呢?我们只能说,雇主一方太过强势了,员工一方太过弱势了。“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员工们连自己的基本权益都无法保障——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找到什么理由呢?要知道,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涨期而不是萧条期,正在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批量生产着亿万富翁。 这个问题不解决,“公务员热”就将继续热下去。道理很简单,除非海面上的舢板数量增加到足以给每个落海者提供安全保障,否则的话争抢就永远不会停止…… 郭松民,青年杂文家。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12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