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诺贝尔奖之夜充满警示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09:04 南方日报

  新闻特写

  乐声悠扬,鲜花怒放,2005年12月10日诺贝尔奖之夜被学术界明星的熠熠神采照亮。

  特别之处在于,被普遍视为学术界“奥斯卡”的诺贝尔奖,不仅仅是一场衣香鬓影
的盛宴,其间闪烁的警告、忧虑、批评与嘲讽,真切反映了文学家、科学家们对现实世界的观感。

  和往年一样,2005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分别于两地举行:挪威首都奥斯陆先行颁发和平奖;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颁发文学、医学、物理、化学、经济等其他奖项。每一项获奖者均得到诺贝尔奖证书、金质奖章和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奖金。

  奥斯陆:沉重乐声

  现场: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

  主角:和平奖获得者——国际原子能机构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埃及)。

  颁奖嘉宾: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奥勒·姆乔斯。

  现场目击:约1000名嘉宾出席典礼,包括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与王后索尼娅,著名女影星塞尔玛·海耶克和朱丽安·摩尔,后两者将在11日诺贝尔和平奖传统音乐会中担任司仪。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作为特邀嘉宾现场演奏。

  63岁的巴拉迪操着浓重中东口音英语,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获奖感言”。

  他说,当今世界面临着一些“无国界威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武装冲突、贫穷、传染病、环境恶化等,这些威胁无法通过“修筑高墙、研发更大威力的武器或派遣军队”加以阻挡,而只能以国际多边合作解决。

  感言特点:忧虑、警告。

  斯德哥尔摩:鲜花有刺

  现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

  主角(缺席):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英国)。

  颁奖嘉宾: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现场目击:当天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被装点成鲜花海洋。依照往年传统,这批大约1万枝鲜花由

意大利圣雷莫市空运而来,以纪念1896年12月10日在那里逝世的诺贝尔奖创立者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罹患癌症,身体虚弱,无法亲往瑞典。他的出版商斯蒂芬·佩吉代他领奖。他成为当天唯一缺席颁奖典礼的获奖人。

  轮椅上的病弱躯体和沙哑嗓音并没阻止这位75岁高龄的老人发出有力控诉。事先录好的演讲7日在瑞典文学院播放,题为《艺术、真相与政治》,演讲内容与其奖项性质“文学”并不太“搭界”,而保持了其作品的一贯风格:直率尖刻的政治讽刺,矛头直指“双布”。

  他说,布什和布莱尔都应该被送上海牙国际刑事法庭受审。他还“敦促”海牙法庭官员造访布莱尔府上。

  “入侵

伊拉克是强盗行径,是厚颜无耻的国家恐怖主义行径,标示着对国际法定义的公然蔑视。”

  “我们对伊拉克人民施以虐待、集束炸弹、贫铀弹、无数起任意谋杀,带给他们痛苦、侮辱和死亡,还美其名曰‘带给中东自由民主’。”

  感言特点:尖刻、嘲讽。

  沈敏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图:

  10日,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结束后,诺贝尔基金会依照传统为获奖者举行了盛大的晚宴,约1300位各界嘉宾出席。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