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公报:东亚合作沿两线“会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1:18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东盟第11届首脑会议将于12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随后还将举行东亚高峰会议,东亚合作同时出现两个领导人会议,因此引起世人关注,这种合作该怎么走?香港大公报12日发表翟昆撰写的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原文提要:大国的战略重点集中于东北亚,给另外一种趋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即东盟发挥中小国家集团穿针引线、纵横捭阖的作用。未来的路线图,应该是两大路线的会师:

自南而北的经济合作,自北而南的安全合作。两种趋势并不矛盾,而是互相磨合、接纳和交融。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东亚峰会即将召开。今年以来,东亚合作正经历大变化。东亚合作主渠道10+3(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于2004年决定,马来西亚将于今年12月主持召开第一次东亚领导人会议(EAS)。按照最初的设想,EAS就是10+3领导人会议的自然替代。但今年以来,显然不属于东亚的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却要求成为EAS的成员。

  一直在东亚合作中扮演驾驶员角色的东盟,秉持东亚合作开放性的原则,于7月提出区外国家加入EAS的三项条件,印、新、澳纷纷允诺。因此,EAS将在10+3会后召开,包括16方(如俄罗斯也加入则为17方)。

  EAS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会议,应该如何开?遂成为相关国家最关注的议题之一。东亚合作同时出现两个领导人会议,到底该怎么走?

  谁有资格参加峰会?

  在笔者看来,东盟主导东亚地区合作,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它是最不坏的选择。无论是10+3,还是每两年一次的EAS,都应继续由东盟来主导。首先,东盟的主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目前,东亚合作有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总体目标、10+3的主框架、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实质,提高了地区意识,促进了地区繁荣,对其他地区强国产生了强劲的吸引力。在此过程中,东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能力,并制定了区外国家参加EAS的标准和条件。因此,10+3与EAS存在某种血缘上的联系。未来的EAS应继续由东盟主导。其次,在可预见的将来,只有通过东盟这个中小国家集团发挥特殊的、穿针引线的润滑作用,才能让东亚合作这个历史巨轮转动起来。第三,地区大国之间很难达成共识,尚需东盟发挥主动协调作用。东盟的组织原则之一是协商一致。就此而言,它积累了近40年的经验和功力,由其决定议程最恰当不过。东亚合作涉及的问题,实际是各方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中的角色问题。从1997年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启动,到2004年东亚13国决定于2005年在马来西亚召开首次东亚领导人会议,10+3国家一直是东亚合作这辆快车的当然乘客。当初的设想是把10+3领导人会议直接转为东亚峰会。但超乎想象的是,健康行驶了8年的东亚合作快车居然对区域外国家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今年以来,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明确表示要参加首届东亚峰会。这就产生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它们明明不是东亚国家,怎么也有资格参加东亚峰会呢?

  “东亚概念”引起思考

  但结果偏偏就是它们都搭车成功。根据今年7月底东盟外长会议的共识:凡符合下列三项条件的都可以加入东亚峰会:申请国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加入或同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有实质关系。这是为什么?第一,东亚合作仍然以10+3为主要合作框架。根据东盟外长会议的规定,12月12日将先召开10+3会议,12月14日再召开东亚峰会。而且,东亚峰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由东盟国家主办。一方面,这表明东亚合作仍以每年都召开的10+3为主渠道,以体现东亚合作的地域性。另一方面,这显示东亚合作拓展参与范围,以体现东亚合作的开放性。第二,三国上车是各方围绕东亚合作复杂博弈的结果。印度实施积极的东进战略,要借助东亚经济发展的快车为其崛起服务。澳、新认识到,除西方外,东亚合作是带动它们发展的另一个轮子。东盟怕失去在10+3合作的主导权,一直想把更多的大国拉入本地区,以实施更大范围的大国平衡战略。日本积极拉三个同质国家上车也有平衡中国之意。而美国则希望更多的盟友能加入这个新型地区合作机制。中国也乐于见到“饼越做越大”,如此便可在更大的平台上开展地区多边合作。

  那么,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来了。难道让美国游离于东亚合作之外吗?美国在东亚合作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谁也不想、也不可能将美国排斥在东亚合作之外。作为对东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对东亚合作的未来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事实是,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默许了由东盟主导的东亚合作进程。毕竟,它也知道东亚进行地区合作的趋势难以阻挡。而且,东亚合作秉持开放性原则,已同意印、澳、新加入。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地图─东亚地图─东亚的概念问题。首先,东亚是个历史地理概念。古代,东亚体系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近代以来,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差点毁了东亚这个概念。冷战期间,国际政治中似乎没有了东亚这个概念。当历史滑过1997年的刻度时,东盟倡导组织的东盟+中日韩合作(10+3),逐渐成为代表东亚的主流概念。东盟代表东南亚,中日韩代表东北亚。在世纪交接处,由于东亚合作颇有气色,东亚的概念自然被定义为“东北亚”+“东南亚”。13国领导人都承认自个是东亚国家,10+3机制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

  美国要有“主人翁感”

  其次,东亚是个正在变动的概念。1967年成立的东盟,在冷战时代基本上是“反共”的工具。冷战后,东盟摇身一变,改为追求将东南亚十国团结在一个屋檐下。金融危机后,东盟摇身再变,成为将东亚各国拉在一起搞地区合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眼下,东盟又酝酿三变,把东亚西扩到印度,东扩到澳新。顺此推论,东亚也是个正在变动的概念。10+3不能完全代表东亚,美国向来说自己是东亚国家,印度想加入东亚,澳新想融入东亚。历史地理概念上的东亚是东亚,非历史地理概念意义上的东亚也是东亚。

  第三,东亚是个象征性的概念。还是从东盟说起。面对一盘散沙的十国,东盟将其组建成一个大家庭。面对各地区大国,东盟建立了10+1机制。面对历史地理概念的东亚地区,东盟建立了10+3机制。面对左边的印度、右边的澳新,东盟又建立了EAS机制。面对影子乘客,东盟还得考虑建立一种新机制。

  仔细考虑,东盟思想的逻辑发展其实是其追求的历史使命的象征:不断建构一个以东盟为核心,不断扩大的一个个同心圆,以期不断将稳定、和平与繁荣纵延横拓。东亚概念是个使命的象征。这种努力至少已经得到多数本区域国家的认可。关于路线图问题,首先,路线图应是南北大融合。大国的战略重点集中于东北亚,给另外一种趋势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营造了空间和时间。即东盟发挥中小国家集团穿针引线、纵横捭阖的作用,主动塑造地区秩序,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未来的路线图,应该是两大路线的会师:自南而北的经济合作,自北而南的安全合作。两种趋势并不矛盾、排斥或各行其是,而是互相磨合、接纳和交融。可以设想,如果有一天朝核问题解决了,我们也就看到了将全部东亚国家纳入东亚共同体建设框架的一天。其次,路线图应为东亚和美国的利益找到最佳结合点。东亚合作既要保持地区特色,又要跟美国协调好,结合点到底在哪?相关各方尚未找到。日本意邀美国作为东亚峰会(EAS)的观察员,但遭美拒绝。后者不接受没有“主人翁”感的邀请。

  车到山前必有路

  眼下,一个最好也最容易的解决方案就是拯救APEC。毕竟,绝大部分涉及方基本都是APEC成员,美国在APEC中的作用无人能比,在这个框架内可以衍生出多种形式的协商。在今年APEC首脑会议之前,布什与东盟7国领导人发表了与东盟建立包括安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一揽子合作关系的声明,并决定正式开始与东盟整体谈判自贸协议。

  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协议。近年来,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澳新,都积极与东盟洽签自贸协定。欧盟稍迟,在去年亚欧会议上表示愿意与东盟谈判自贸协议。而美国则在今年才宣布与东盟七国谈判该协议(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三国还不是APEC成员,所以还没资格)。此举的战略意义有二:一是表明美国真的重视东亚合作了,并采取了与其它亚太大国相似的战略举动,即与东盟建立某种战略合作关系,实质上已经参与到东亚合作的进程中。二是东盟初步完成以其为核心的大国平衡战略构架和地区合作框架,即与所有亚太大国都建立了类似东盟+1的机制。

  总的来讲,美国对东亚合作的响应,算是从这两年的纸上谈兵,到排兵布阵的阶段了。首届东亚峰会结束之后,估计美国应对东亚合作的阵法也就初露端倪了。

  第三,路线图应保证东亚合作的多个层次都能充分发展。东亚合作是多层次的,也必须多层次推进。东盟只有拼命加强一体化,继续创造和引领地区合作的理念,才能驾长车推进东亚合作,否则自身就会变得四分五裂。只要保持坚定、乐观、开放、创造、合作的心态,车到山前必有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