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情怀爱心无限记中华慈善奖获得者马淑玉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3:48 新华网 |
新华网太原12月11日专电(记者原碧霞)倾情服务患者,爱心回报社会。一个普通的老中医,一个86岁高龄的老人,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坚持助人为乐,以悲天悯人之心,对待患者,对待他人,而她,也收获了很多。 日前,在由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举行的首届“中华慈善奖”颁奖大会上,86岁的山西老中医马淑玉与世界华人富豪李嘉诚、霍英东等人一起获得中华慈善奖证书。 爱无国界 2004年底,一场空前的海啸灾难席卷印度洋沿岸,数万人丧生,世界为之震惊,为救助海啸难民,很多人慷慨解囊。在山西省慈善总会的海啸捐款记录档案里,追寻个人捐款最多、年龄最大的人时,马淑玉以1万元现金和85岁高龄,赫然于榜首。 “爱心无国界。”采访过程中,老人一直重复着这句话。记者看到,老人必须在家人的搀扶与拐杖的支撑下才能行走。据了解,捐款前,马淑玉刚做完手术没多久。“那天我在病房看电视,忽然看到新闻里播印度洋那边发生了海啸,我是一个医生,看到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当时我的泪就止不住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老人依然很悲痛。 “后来我就从做手术剩下的钱中拿了1万元捐给印度洋海啸。”马淑玉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家里人说我,‘你刚做完手术没多久,也不留下点医药费?’我说,‘先给那些最需要的人吧。” 慈悲之心 记者看到,从医多年,马淑玉的生活很简朴。她的侄子告诉记者:“从医这么多年了,她没有一点存款,都给了那些最需要的人。”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一个医者的慈悲之心让这位老中医捐款不止印度洋海啸这一次: 1998年,长江一场大洪水,牵动了马淑玉老人的心:她为中国红十字会寄去人民币2000元和绒衣棉裤。 1996年,她的家乡汾阳撤县设市,老人为汾阳市博物馆捐款5万元。 得知汾阳市峪道河镇的一个学校因为没钱,只建了一小半就建不下去了,5个村庄的孩子没有学上,老人又捐了5万元,后学校改名为下池家庄淑玉学校。 看见院里的老干部打拳没有服装,老人专门为他们订做了衣服。 她的一个患者得了癌症,临终前将孩子托付给老人,目前两个孩子上大学的学费都由老人来付;每年六一儿童节,老人都要回老家汾阳一趟,给孩子和老师带去书本、学习用品、体育用品、衣服。而村里的人也会开着三轮车来看老人,大人小孩都管她叫“奶奶”。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医生,我想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别人做一点事。”马淑玉老人说,“我生活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就想尽点爱心。” 让爱永驻 记者了解到,1964年,马淑玉的脚、双膝、颈腰等部位均患多发性骨质增生,并引发高血压症,到1972年,她行走已离不开拐杖,上楼梯离不开家人的搀扶。 “我作为一名身在医院的医生尚且如此,那么,远在穷山僻壤的患者呢?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还怎样为人民服务呢?”她开始在治疗骨质增生的领地探索。 1972年,她试治成功“7212”软膏,1988年,经医药专家鉴定,命名为“骨刺停”软膏,并申报专利。30余年来,她直接经手治愈数万人。1991年,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将其事迹载入《世界妇女名人录》;与此同时,她拒绝了海外的一个国家以百万美金购买药方的要求,“我不卖,药方是中国的,我要为国家做贡献。”她说。 “我从来没有想过靠做医生,靠我的专利发财,能花三元看好病,一定不用四元。”马淑玉说,“具体捐款数额,想都没想过,捐款只是出于一片爱心。只要能献份爱心我就献,利人也利己。” “老太太对人很和善,只要她一去院子里,就会围来很多人。”马淑玉的侄子告诉记者,“邻居们一有什么好吃的就送过来给老太太吃。”记者看到,虽然腿脚不利索,但年近九旬的马淑玉老人依然精神矍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