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豆渣皮?我们给学生吃的是豆腐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14:59 新民晚报

  

“豆渣皮?我们给学生吃的是豆腐皮!”
“豆渣皮?我们给学生吃的是豆腐皮!”
特派见习记者曹刚文/摄

  12月8日,中国青年报一则《湖南桂阳六中克扣百万伙食费》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据悉,11月下旬,当地群众反映,桂阳县六中有大肆克扣学生伙食费情况,并称其中大部分伙食费被学校挪用或私分。而学生基本每餐都只能就着水煮豆渣皮下饭,每天3餐达不到3元钱的标准。

  12月9日,湖南省桂阳县委、县政府迅速公布调查和处理结果:桂阳县六中从2002年至2005年间,违反财政纪律,从学生上缴的餐费中套取资金共计92万余元,情节严重,为严肃纪律,给予桂阳县六中校长校长徐成松开除党籍、行政撤职处分。

  这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孩子们如何度过食不果腹的3年?家长们为何沉默了这么久?

  每周只能吃几粒“肉丁”

  桂阳六中坐落在县城30多公里外的和平镇。学校只有初中部,18个班约1200名学生,主要来自和平、敖泉、桥市、银河等乡镇。80%以上的学生住校,绝大多数都是农民的孩子。

  叩开和平镇郁丰村一户低矮破旧的农家,屋内光线昏暗,一桌牌局激战正酣。“观战”的少年身材瘦削、面色黯淡,他是桂阳六中的初三学生张卫东(化名)。

  “据说你在学校只有星期二、星期四吃晚饭时,才能吃到肉。对吗?”

  “对。”张卫东使劲地点了点头。

  据他介绍,学校食堂一日三餐都只供应一个菜,以萝卜、冬瓜、白菜、红薯粉或豆腐皮为主。“每周‘开’两次肉,一般是萝卜炖肉,锅里放很多水,一大半是萝卜,每人每次只能分到很小的一两‘粒’肉(因为肉丁实在太小,只能用‘粒’作量词),还经常是肥肉。”至于鱼,每学期只“开”一两次。“菜里基本不放油,很难吃,根本吃不饱。不过,上星期五(12月9日)的伙食很好。”原来,那天来了不少记者,虽然依然只有一个菜——黄瓜肉片,但肉的分量第一次超过了黄瓜。

  家离学校有好几里路,张卫东每次上学要走半小时。这段路,他一个月只需要走一个来回。因为初三学生周末要补课,每月只放假一次,共2天。在学校,他每天早上6时30分起床,6时50分做早操,下午5时放学,晚自习从6时到9时。

  每天起早贪黑,连续28天不休息,花季少年课业繁重,却连一日三餐都食不果腹。

  给孩子带菜成家长习惯

  “没办法,小孩在食堂吃不饱,我们只能每周给他带菜。”张卫东的父亲张海平放下手中的牌,叹了口气。每周日中午,夫妻俩都会为儿子准备一大碗菜带去学校。“主要是肉和鱼,一定要先在油里过一遍,多放点盐和酱油,菜就不容易坏,要坚持一个星期啊。”

  “有几次还是馊了,只能倒掉。”张卫东插话说,“一般吃3天就吃完了。”在桂阳六中,带菜早已是绝大多数学生的习惯。初三学生因为一个月回家一次,只能让邻居家的同学帮忙每周带菜。

  郁丰村有十多个孩子就读于桂阳六中,他们的家长都是普通农民,以种植烟叶为生。拿张海平夫妇为例,如果收成好,年收入能达到一万元。去掉一半成本,两人辛辛苦苦一年,净赚5000元。

  孩子的学杂费、住宿费和伙食费,每学期共计约1250元,到了初三还要交补课费,每学期200元。(1250+200)×2=2900元,这是夫妻俩每年交给学校的最低教育支出,占家庭每年纯收入的将近6成。“钱交了,饭却吃不饱,每个星期还得花钱花时间准备一大碗菜带去学校。”

  “这些年你们没有想过投诉?”

  “自从孩子进中学后就从没开过一次家长会。我们找谁去说?说了也没用。”

  “总以为是学校规定的,也没多想,反正全校都这么交钱,也不是我们一家。”

  敢怒而不敢言,敢言又无处言,张海平夫妇的话代表了农村家长最普遍的心态。

  多数学生床上铺着席子

  离开郁丰村,翻过一个小山坡,在和平镇中心的一条小路右拐,不远处,桂阳六中的校门依稀可见。连日阴雨使得道路异常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趟过泥地,终于走进学校。周六的校园,几乎空无一人。

  在学校一侧,并排坐落着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白、灰、黑,三幢房子,三种颜色。

  距离校门最近的是一幢白色建筑,顶部写着金色大字“综合楼”。校长室、中层领导办公室、教师办公室都在其中,崭新的楼房显然是近年来新建的。

  相比之下,紧挨着综合楼的教学楼明显“旧”些,墙上的不少白漆已脱落,整幢楼给人感觉灰蒙蒙的,那是全校1000多名学生上课的地方。

  最靠边的是学生宿舍楼,低矮的二层楼房破败不堪,用“黑色”来形容毫不夸张。狭长的宿舍放满了双人床,昏暗、潮湿、拥挤。室外气温接近冰点,大多数床上却依然铺着席子。

  在综合楼大门两侧的墙壁上,贴着两条金光灿灿的标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学生三年、为学生想三十年、为国家想三百年。”内容很精彩,但联想起三幢楼的“色彩分明”,金色的标语显得有些刺眼。

  老师理直气壮“逐客”

  昨天中午12时30分,记者第二次走进桂阳六中。

  校长室的门开着,房间里空无一人。透过隔壁虚掩的门,看见有人在开会。几分钟后,会议室走出一个中年男子。

  “请问您是六中的老师吗?”记者在表明来意后问。

  没有回答。接着又走出两个人,都选择了沉默。他们走到远处,耳语几句后,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你没有必要知道我是谁。有事请找县政府,他们已经在处理了,我们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请你不要再进来了。”这名工作人员一边笑着说谢谢,一边伸手下“逐客令”。

  亲自把记者“护送”到校门前,他忿忿不平地埋怨起来:“有些记者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什么‘豆渣皮’,食堂从来没有做过,我们做的是‘豆腐皮’,豆渣皮根本没法吃。”

  一字之差,个别记者的不严谨,造就了他的“理直气壮”。不过,身为学校一员,在出现问题后,对学校的错误只字不提,只想着纠正报纸上的错字,就真的能那么理直气壮吗?

  回想起初三学生张卫东的话:“经常吃豆腐皮,一点味道也没有。”也许在这名工作人员看来,学生能够吃豆腐皮就很不错了。

  【焦点快评】“夺泥燕口”真敢下手!

  有一首元人小令《正宫·醉太平》,极尽讽刺之能事,读后难忘: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然而没想到,在今天的湖南,竟上演着现代版的“夺泥燕口”:从学生嘴里抠钱,搞得正在长身体的学生们每餐只吃水煮豆腐皮。老师们怎么忍心下得了手!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上到国家,下到普通百姓,对教育问题都非常重视。有资料显示,在我国家庭的开支和消费中,占第一位的并不是房子,也不是车子,而是教育。因为所有的家长都相信:如果不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受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为此,勤劳纯朴的家长们舍得为孩子的教育下血本、重投资,“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念书。”

  看准了家长为孩子上学舍得花钱的心理,一些学校开始巧立名目乱收费。借读费、插班费、赞助费等等早已不胜枚举,现在更连学生的伙食费也不放过。他们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除了有关部门监管不力以外,还因为他们知道,为了孩子的前途,家长是不会有怨言的,即使有,也是敢怒不敢言。

  就在“桂阳六中克扣学生伙食费近百万事件”被披露前不久,今年11月14日,甘肃会宁新添堡乡沙家湾小学有关人员从贫困生接受的捐赠费里“提成”的“丑事”已被曝光。明眼人不难看出:桂阳六中、沙家湾小学等“夺泥燕口”的行为,不过是冰山一角,彻查各地学校借学生“发财”的违法违纪行为,刻不容缓。

  纪炎

  学校发生克扣学生伙食费事件之后,大门紧闭,学生只能从小门敲门进校

  校园里的标语现在看来显得有讽刺意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