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刁申贵:同学的热情让我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13:20 生活报

  王峥 本报记者 孙畅 郑毅

  22岁的刁申贵是哈尔滨师范大学生物科学系的大三学生。12日,记者去江北校区采访时,正好碰见寝室同学刚刚为申贵买了一件漂亮的羽绒服。他告诉记者,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件真正的棉服,也是同学们送给他的又一份礼物。

  来自四川自贡的刁申贵,家里一贫如洗,父亲去世后靠母亲种地维持生计。站在记者面前的刁申贵面目清秀,身材瘦削,让人感觉有点弱不禁风。采访中,申贵的话语很简短,似乎不太想过多提及关于自己家里贫困的事情。“不是感到不好意思,而是不想以贫困来博得大家的同情。”

  2003年,刁申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原本应该为实现自己理想而高兴的他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听说哈尔滨很冷,需要很厚的衣服保暖,可在家穿的几件单衣还是父亲生前留下的,况且几千元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哪有多余的钱买衣服啊?

  开学的那天,申贵从车站出来时已经是晚上9点钟了,北方秋季的凉风让穿着短袖衫的他瑟瑟发抖。“我在车站蹲了很久都找不到车,也不知道怎么走才能到学校。一位货车司机知道情况后,免费把我送到了江北校区。”那是申贵第一次感受到哈尔滨人的热情和直率。

  从大一开始,申贵的学习成绩就一直十分优秀,每每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最想念的就是远在家乡的母亲。可拿起电话时,掂量着口袋里的钱,就又不得不把话筒放下。“一次再简短不过的通话也要花掉我第二天的伙食费,我真舍不得啊。”于是,申贵养成了一个习惯,想妈妈的时候就闭上眼睛回忆儿时自己在母亲怀中的情景,这样很实用,更主要的是不用花钱。“寝室里每个同学都有手机,到月底时他们经常说自己的话费剩了十几块钱,按包月收费不用完就白瞎了,让我用他们的手机给家里打电话,起初我不懂,后来才知道这是同学们的良苦用心。”

  去年,申贵的母亲得了重病,不能干重活了,现在只能靠养些鸡、鸭来维持生活。就是这样,母亲也从来没向申贵提过一个“苦”字。刁申贵说,他至今还记得临上大学的时候,母亲送自己的一幕。为了省下一张汽车票钱,这位农家妇女只把儿子送到村口,“妈妈说省下她从村里到县火车站的汽车票钱就可以让我在车上多吃几个面包,可她自己却从来没有尝过面包的滋味。”说到这儿,申贵哭了。

  2004年春节前,申贵在同学的帮助下照了张相片邮给了母亲,为的是报个平安。可母亲在回信中却“责备”他不应该给家里寄钱,打工赚的钱多给自己补补身子。申贵知道又是同学们在帮着寄信时做了“手脚”,他拼命做了两个月家教,硬是把钱还了回去。他说:“谢谢哈尔滨的兄弟们,谢谢你们让我这个从几千里外来求学的穷孩子感到了家的温暖。”

  现在,每学期都能拿到奖学金的申贵开始考虑起如何在大四时找工作的问题了。“冰城的寒冷锻炼了我的意志,我也把这儿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希望今后能好好发展,等有条件了就把母亲接过来一起生活。”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