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视读报,作者滤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0:00 红网

  自2003年初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以来,电视读报的节目形式已在我国日渐风靡,两年间,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十数个类似的栏目相继开办,电视荧屏也可“看”起读报声一片了。

  电视读报作为媒体融合的一种新趋势,读评结合,声画兼备,有利于人们更集约、更形象、更便捷、更舒适地“读取”天下事,把平面媒体的深刻与电视媒体的通俗相结合,

人们期待的雅俗共赏的效应逐步显现。在电视读报内容编排上,既有读新闻的,又有读评论的;在读评论当中,既有读社评的,也有读作者的自由来论的。

  笔者并不反对读作者的自由来论,在如今时评日见兴盛的时代,自由来论的势头之猛远远超越了代表报社立场的社评,从其现实影响力来看也没有理由全然不入电视读报主持人的法眼。但是笔者以为,电视读报对于自由来论的处理确有值得改进的地方。通常电视读报只是将某某报、某文某标题用朱笔圈出,然后侃侃而读,好像作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一样,根本无视作者的存在。

  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之不妥至少有二:

  一是掠取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从尊重时评人著作权的角度看,电视媒体在对于时评人作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时,不应该“拿文不拿人”,而有必要让受众知道,这是谁谁的劳动成果。时评作者的这种劳动成果具有原创性,当其作品进入电视读报节目时,这种创造性劳动仍然没在改变,还应得到电视的承认,其创造力一般说来至少要大于在荧屏上家喻户晓好不风光的主持人。如果将作者姓名在电视荧屏上过滤掉,就无法实现对于作者著作权的保护,实质上无异于对时评作者权利的剥夺。

  二是忽视了受众的知情权。由于电视读报根本无视作者的存在,使受众在看读报节目时只限于看某报、某文,容易将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的信息和观点等同于报纸的权威发布,这对于受众也无异于一种误导。我们的电视读报所遴选的报纸,一般说来都具备较强的影响力,虽然其中不乏大报名报,但是这些报纸刊登的作者自由来论作品,常常并不能代表报纸的倾向和观点,更不等于权威评判,而只具有了公民发言的性质。

  对于电视读报节目来说,改变这一现状是举手之劳,希望在读报时莫忘了把作者姓名也顺便“读读”。

  (稿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