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戴秉国参观引发日本联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0:00 青年参考

  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12月7日和8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连续进行了两天。自美方对话代表、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抛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之后,各国都在猜测和捉摸美国对华政策因此会出现什么样的调整,中美因战略对话会产生什么样的互动,会给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美方高规格安排对话活动

  12月7日上午,各国媒体在美国新闻官的安排下早早来到中美第二次战略对话首场活动的地点-美国务院8楼的“托马斯·杰弗逊厅”。国务院东亚局媒体处副处长魏博向媒体分发了新闻稿及与会代表的座次安排。10时许,当记者们还在环顾四周,或低头翻看美方新闻稿时,美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推门出现在会议厅,闪光灯和快门声立即此起彼伏。

  虽然这只是媒体短暂的拍照时间,但还是有记者乘机“喊”出问题。但老到的佐利克立即转身做出要离开的姿态,并没有作答。本报记者顺势询问戴秉国副部长何时公开回应佐利克9月21日在纽约的讲话,戴部长没有正面回答,仅表示“下面的会谈将会谈及”。简单的回答体现出戴部长“对新闻媒体的友好”。

  在为期两天的对话结束后,佐利克对媒体发表了有关此次对话的书面声明,国务院的高级官员还在当地时间当天下午17时向媒体进行了背景吹风,介绍了此次对话的一些细节。从安排媒体报道来看,美方对此次战略对话相当重视。

  此间消息灵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美方也提高了对中方代表团的安全保卫层级。中方在华府的每场活动事先都通知美国务院特勤局及外交安全局。美方特工不仅随团保护,还到活动地点打前站。这在美接待国外副部级代表团中是很少见的。

  戴秉国逐条回应佐利克的讲话

  佐利克一篇《中国往何处去》的演讲是布什政府上任5年来首次全面阐述中美关系,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佐利克在其演讲中有不少新的论述,新的提法在中美两国都引发了广泛的辩论。戴秉国此次如何回应佐利克自然备受瞩目。

  据美方官员透露,在此次对话一开场,我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便逐一回应了美国务院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9月21日在纽约的讲话。

  据消息灵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对话气氛良好,彼此十分坦率,交流意犹未尽,每场对话都不得不延长时间。戴秉国在对话中多次表示,美方在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时要考虑和顾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提醒美方一定要小心处理台湾问题及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其他重要问题。在谈及中美增强在共同利益的合作上,中方提出了13项合作。

  此外,中方也请求美方解释“利益相关的参与者”一词的含义,中方表示中美两国关系还是需要以现存的国际关系准则来审视和处理。

  中方会后向媒体透露说,戴秉国在对话中“进一步阐述了和平发展战略,表明中国的发展不仅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负责,既造福中国人民,也惠及世界。美方对此表示赞同”。

  在会后书面的声明中,佐利克高度评价戴秉国在两国战略对话中所起的“领导作用”,对戴秉国与其“坦率的交流”表示赞赏。此外,朱之鑫与夏娜间的经济对话也相当圆满,美方对朱之鑫有关中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的说明印象深刻。

  参观海德公园引人联想

  除了与戴秉国再次对话外,佐利克还安排戴秉国参观纽约州的海德公园。

  美国国务院特别指出,佐利克将亲自陪同戴秉国参观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居和图书馆,美方的这一安排是为了“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与盟国领导人在建立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戴秉国抵达美国之后,参观罗斯福故居的问题又成为记者们问及的焦点问题之一。佐利克提到访问海德公园时仅表示“罗斯福是二战后国际体系的缔造者之一”。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称双方借此可以“直接体验二战之后包括罗斯福在内的盟国领袖创建全球政治、经济及安全新体系的历史性决策的一种方式。美国寻求和中国合作巩固现有的国际体系,并且以互利的方式加强合作。”

  敏感的日本人似乎不能苟同美方的公开解释。日本的媒体在报道中美战略对话时,特别提出了佐利克安排戴秉国参观海德公园不同寻常。《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虽然今年春天,美国与日本建立了部长级战略对话机制(比中美间的副部长级“规格要高”),但会晤至今还未实现。有外交人士认为:“与强化日美同盟关系相比,佐利克更热衷于构建从未染指过的对华关系。”

  就在佐利克与戴秉国一同乘坐公务包机前往参观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居和图书馆的当天,日本驻华盛顿的媒体记者还不断打电话到中国驻美使馆询问美方为何安排这项参观,看来日方还是搞不清美方此举的用意何在。站在中方的立场,我们也许可以说,佐利克邀戴秉国同游罗斯福故居之举或许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解释“利益相关的参与者”的含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