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片面“减负”可能引发“教育危机”,专家建议“减负增效”才能“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6:25 时代商报

  时代商报讯(首席记者 谭晓刚)本报连续两天报道了沈城一位小学校长实施作业“减负”遭遇本校老师和家长反对的尴尬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小学校和家长之间产生了极大反响。昨日,各方面人士纷纷找记者诉说自己的看法。

  片面“减负”引发“教育危机”

  

  昨日,市内某区一位教育局副局长告诉记者,由于现在许多一线校长和老师不知道该怎样给学生“减负”,甚至把“减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管‘减负’,不管质量,这在目前已经取消升学考试的许多小学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位副局长告诉记者,不久前,该区对刚升入初中的小学毕业生进行了一次统一的测试,结果显示,许多孩子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总成绩仅仅在200分左右,一些孩子的三科总成绩竟然还有不到100分的,“个别科目的成绩甚至只有个位数,这与满分300分的成绩相比,实在是令人吃惊!”而该区的一位初中校长更是苦笑着说:“现在学校老师还在给初一的孩子补英语课呢,补的都是‘a、b、c’,很多孩子连英文字母还认不全呢,“减负”也不能减到这个份儿上呀!”记者随后在其他区采访时,很多初中校长都提出了类似的苦恼。“‘减负’要是这么搞下去,后果不堪设想!”一位校长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担忧。

  “减负”不能走极端

  “作为一把手校长,在学校进行一点作业方面的探索尝试,这本是学校教学中很细小的一个环节,应该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事实出乎人们的意料,他失败了,这件事情值得我们反思。”昨日,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凯征教授第一时间给记者打来电话。

  “现在社会上对‘减负’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差距,个别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减负’问题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功利倾向,将‘减负’的困难过多地归因于社会和家庭,缺乏对教育自我责任的反思。”高凯征教授反思说,为什么喊了许多年,中小学生的“减负”效果仍然不理想?原因是大家把真正要达到的“减负增效”全都停留在口头上了,而在私底下,要么“明减暗加”,要么只“减负”不增质量,“中小学‘减负’走向这样两种极端,能出来效果吗?”

  高凯征认为,要实现中小学真正的“减负增效”,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政策支持,比如,取消月考和其他规定以外的考试,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严格要求学校不给年级、班级、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学生真正“减负”和学习质量上升的“双赢”结果。

  专家建议尝试“减负”听证

  省教育研究院一位资深专家说:“好不容易,有个小学校长敢于站出来想搞一次真正的‘减负’,可是,在家长的担心和一种片面的‘减负’氛围里,他显得力不从心。”他告诉记者,有的家长担心“减负”会降低教育质量,有的教育行政领导在“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面前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教师与学生对“减负”工作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疑惑与不理解。“减负与提高教育质量并不矛盾,“减负”的真正目的正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减负”是指减掉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及心理负担,而不是卸掉学生应有的负担。适当的课业负担与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这位专家还说,“对‘减负’工作不能‘一刀切’,关键是把握好‘度’。”这位专家提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尝试“减负”听证制度,这样会集思广益,同时,也有利于同家长和社会的沟通,打消家长的担心,纠正社会对“减负”的片面认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