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共宁波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7:22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宁波日报讯(记者卢磊)中共宁波市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于12月12日至13日举行。全会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部署了明年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
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市委书记巴音朝鲁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工作,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就《建议》(草案)作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了今年以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市委常委会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省委“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的部署,围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创新、为人民群众解难创优上取得新突破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加快“平安宁波”和文化大市建设,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不少新的亮点。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480亿元,比上年增长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0亿元,其中地方收入205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0元,分别增长8.6%和10%。

  全会高度评价“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提前完成,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取得较大进展;港口发展实现新突破,集装箱吞吐量翻了两番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在全省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文化大市建设扎实推进,教科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全会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宁波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强调“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全市各级要正确认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走在前列的良好精神风貌,统筹谋划全局,牢牢把握黄金机遇,努力解决凸显的矛盾,未雨绸缪,趋利避害,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在新的起点上开拓奋进,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会提出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00亿元,年均递增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城市化加快推进,城市和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文化大市建设加快,先进文化凝聚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力争下降20%左右;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左右,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和谐。

  全会指出,做好“十一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着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更加注重增长速度与质量相统一,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加快转换发展模式中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高、消耗低、污染少的科学发展路子。要更加注重城乡发展相统筹,全面强化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机制。要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相结合,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主旋律,把深化体制改革作为发展的主动力,建立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要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相协调,明确功能区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快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要更加注重内源发展与外向拓展相融合,既充分挖掘内力,又善于借助外力,努力形成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要更加注重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始终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深入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要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促进,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着力构筑多层次、高质量、普惠型的社会事业支撑体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加注重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相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会指出,2006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必须进一步抓好“六大联动”的落实和深化,扎实推进“平安宁波”、文化大市和“法治宁波”建设,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建立新体制,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海洋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全力推进品牌创新战略,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在建设大港口和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加快港口开发,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进一步增强国家主枢纽港战略地位;推进道路交通、水电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要在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外贸增长方式,改进招商引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要在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巩固和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推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上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继续深化“平安宁波”建设,深入开展解难创优活动,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要在建设“法治宁波”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全会强调,顺利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水平,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指导实践的本领。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努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以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全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牢牢把握全局,善于统筹协调,坚持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创造宁波的美好未来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13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巴音朝鲁、毛光烈作年度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唐一军报告了市党政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情况。全会还审议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全委会成员民主推荐提名办法(试行)》,对市委常委会提名的部分市直单位党政正职拟任、推荐人选进行了票决。

  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副秘书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市直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市委巡视组组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纪委书记参加了会议。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非中共领导同志,担任过地、市领导职务的老同志,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参加了12日上午和13日的大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