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勿把"廉政文化"等同"清官文化"(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7:59 新华网
  宁波市海曙区龙柏社区最近组织了50位少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网络游戏比赛,游戏的内容围绕古代的清官故事展开,六年级的小朋友鲍舒安最后获得了冠军。她说,我们小朋友以前不知道谁是清官,通过玩游戏,现在都知道了。
勿把"廉政文化"等同"清官文化"(组图)
清官形象逐渐走向神坛

  清官道游戏是在我国传统益智游戏华容道基础上编成的游戏。编程者龙柏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华彤介绍说,清官道游戏是一个拼图游戏,拼图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清官,只要点开游戏,就会看到四大清官的介绍,这样,就能在游戏中让游戏者对清官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以游戏的形式教育未成年人的廉洁观是宁波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之一。自从今年年初,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要求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来,全国各地正在掀起廉政文化建设热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各地涌动的廉政文化建设热潮除了获得挤压腐败文化的正效应外,还存在另外一种倾向,即对清官文化的推崇和对清官情结的呼唤。专家认为,这一倾向应当引起警惕,因为现代的廉政文化并不等于封建时代的清官文化。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上,与会的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区市监察纪检工作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也联合呼吁:廉政文化建设要培育的是民主、科学、廉洁的公民文化。

  廉政文化建设热潮背后的清官身影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7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152440件170087人,其中百万元以上案件5816件;查办县处级以上干部11971人,其中厅局级干部820人,省部级干部29人。

  面对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纲要》除了强调建立遏制腐败的惩防体系外,也正式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
勿把"廉政文化"等同"清官文化"(组图)
如何走出“官场百态”窠臼的怪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浙江省纪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日前在杭州召开。与会者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省区市监察纪检工作负责人以及国内著名学者。这些有可能对中国未来反腐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权威人士,在12月9日国际反腐日的前一天,在杭州通过了一份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杭州宣言》。

  《宣言》号召:不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还要以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学习和汲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践行廉政文化。

  观察家认为,从年初的《纲要颁布》到年终的《杭州宣言》,这些现象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不仅要通过制度建设遏制腐败,而且要在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依靠千百年历史积累的丰厚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廉政思想文化资源,这意味着反腐败体系将更为立体,从以前的惩治预防腐败制度建设,过度到制度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并重的阶段,廉政文化这一无形的、非正式制度和已有的反腐制度互相结合,可以挤压腐败文化的生存空间。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总编辑周为民教授认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制度,只有在无形的制度与有形的制度相适应、相一致的条件下,有形的制度才能真正得到自动的实施,廉政制度只有在廉政文化的支持下,才能发挥最佳效益。

  一些廉政文化建设的专家认为,要充分挖掘中国历史上廉政资源教育世人,比如世代传颂的著名廉吏:北宋的范仲淹、包拯,明代的海瑞、于谦等清官故事,以及依附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生明,廉生威、廉者、政之本也等警句格言背后的清官文化。
勿把"廉政文化"等同"清官文化"(组图)
清官难当,反思时是否缺失了什么?

  诚然,只有当充分的文化思想资源对制度提供足够的支持时,良好的制度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目前全国各地也正在掀起建设廉政文化的热潮。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现象,如今一些地方正在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大都是以封建社会的清官作为廉政宣传的典型,廉政文化建设背后闪烁着古代清官的身影。

  比如浙江的宁波正在建设以中国清官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清风园等一批廉政文化基地;北京市石景山区老山街道西里社区竖起了一道长110米的廉政文化墙,墙面上雕刻着李贞教子、三驴归乡、爱莲说等古代廉政故事和警句,还有包公、周公等12位历朝历代清官的浮雕,其中穿插了从先秦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层面的12位清官廉吏的故事。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五省市与南京、广州、深圳、太原四市在今年4月份被教育部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试点地区。浙江省宁波市还为学生们研制开发了《清廉灯》、《清官道》等系列动漫,用游戏的形式在青少年中普及古代清官知识。

  清官文化的是与非

  清官文化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那片特殊的土壤中。那么什么是清官文化?清官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又是怎样?

  宁波廉政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认为,广而言之,自商秦以来,便有清官、赃官之别,在正史中,清官一般以廉吏、良吏称之,指的是传统社会中那些严以自律、洁身自好、公正清廉、不畏强权而受到民间百姓爱戴的官吏,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则出现在宋明以后,一些宣传清官事迹的文艺作品,如话本小说《包公案》、《刘公案》、《铡美案》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所著的《夜航船》中,描述了古往今来40位清官的故事。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远大理想的感召,我国也出现了一批刚正廉洁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新时代的楷模也被搬上荧幕、写入书里,走进了千家万户。

  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清官文化的认识,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勿把"廉政文化"等同"清官文化"(组图)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一些专家认为清官是人治的产物,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著名的反腐败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春瑜教授说:如果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历史上的清官,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当百姓手中无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时,才会在绝望中盼救星,呼唤青天大老爷能爱民如子。然而,最好的清官仍然是老爷,最好的百姓不过是儿子,什么地方百姓大呼包青天之日,一定是他们已经被污辱、被欺凌之时,清官是封建时代茫茫黑夜里的昨夜星辰,他们绝不代表未来,在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里,人们凭借民主和法律来保护自己,而不需要乞灵于清官。

  但还有一些人认为,将清官视为阻挡历史进步的绊脚石,这就未免过于偏激,它不仅否定了人在现实环境里的真实要求,而且也无形中陷入制度万能和历史幻想的误区,必须承认,不应该过分夸大清官在封建社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因此矫枉过正,否定清官的行为。

  有关专家认为:清官文化强调的是廉吏个人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把廉政的希望寄托在少数开明绅士身上,落脚点是在个人,清官文化体现的是人治和人治社会的价值追求,而人治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一部分人认为是廉政,另一部分人则不一定认为是廉政,如搞花架子,损害群众利益的形象工程等。况且,为了一己之私利,某个人也可能会做出几件让世人乐道的事,甚至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一边拒贿,一边收礼,白天做人,晚上做鬼。

  廉政文化建设呼唤培育公民文化

  清官文化的是与非

  ,争论不一,但是廉政文化不能等同于清官文化至少已经获得参加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官员、专家学者的共识。

  已经通过的《杭州宣言》明确号召,廉政文化建设要培育民主、科学、廉洁的公民文化,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重要文化支撑。

  专家认为,公民文化实质上是一种法治文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专家张华青说:公民文化是一种平衡的政治取向,维权以守法为要旨,议政以认同为基础,参与以有序为前提,纷争以节制为条件,批评以宽容为原则,其特质是遵循民主、科学的原则,理性处世论事。
勿把"廉政文化"等同"清官文化"(组图)
中国·浙江廉政文化论坛共同商讨科学的“廉政文化”

  政治学者认为,将廉政文化建设目标定位为培育公民文化是《杭州宣言》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如果没有民主和科学,廉政文化建设有可能会沦为清官文化建设,如果要避免这种倾向性,必须要为廉政文化建设确定目标,就是培育民主、科学、廉洁的公民文化。

  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余逊达教授说:民主、法治的观念和要求,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结晶。可以说,体现了这些观念和思想的理论,也就是反映了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思想和理论,因此我们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必须要加以确立公民文化的思想和理论。

  专家认为,以培育公民文化为目标的现代廉政文化与传统清官文化最大的区别是:现代廉政文化关注的是关于权力和权力腐败的现象,研究其原因、特点和规律,探讨设计如何防治的一般性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及其制度、法律等,而清官文化是附着在历代清官身上的精神品德和社会价值标准,侧重依赖于个人的道德品质。

  宁波市廉政文化研究会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要辨证的学习、借鉴中国传统的清官文化,在宣传清官的同时,更要加强民主监督和法制建设,通过良好的法律制度防患于未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春瑜教授说:现在需要加以研究的是,我们究竟向古代的清官学习什么?继承什么?他们不惜丢掉乌纱帽,毁了所谓的锦绣前程,甚至不惜牺牲身家性命,与贪官污吏、豪强权贵抗争,他们清贫自守、关心民瘼、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高尚品质,虽百世之下,仍为人们景仰,即使在今天,他们的操守,仍然值得我们效法。(完)(浙江频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