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代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研究(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9:02 人民网

  二、当代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五大内容”

  一般地说,商业银行国际化有五种表现形式,即银行的全球化是通过管理、机构、业务、人才、股东的国际化表现出来的。

  (一)管理的国际化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趋势,国际化发展对商业银行管理提出了大量新的要求,管理的国际化标志着一个新的管理时代的开始和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出现,必然会对每一个管理要素提出新的要求,必然在整个管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创新。随着金融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的竞技场之一,中国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密切与外资银行在同业产品、国际业务、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坚持效益、质量、规模协调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全面提升管理国际化的水平,方能真正在国际化发展方面上取得实际成效。管理的国际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我们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逐步达到国际规范,还需要我们在管理范围、管理技术工具以及管理团队的结构等方面达到国际水平。

  (二)机构的国际化

  上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金融业掀起了一次自由化的浪潮,世界各大银行争相在国外开设分支行或代表处,形成一个在统一的决策体系下进行经营、各实体间通过股权或其他形式紧密相连的银行服务体系。目前,跨国银行在组织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系和货币体系方面相互交叉融合,已形成了一个吸引和辐射全球金融服务网络。银行机构是金融业务延伸和拓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银行国际化进程,应加快建立我国银行业面向海外的机构体系,确立跨国经营的战略主体。机构国际化的形式有多种,如设立海外分行、代表处、附属行、国际银行业设施等,对于中国商业银行而言,实力雄厚、海外分支机构多,国际化经验丰富的可一步到位,直接采取以独资的代表处和分行为主要方式,以控制多数股权的附属金融公司为补充方式的机构发展战略;而海外分支机构不多,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的其他商业银行,则应分步到位,即先采取以控制多数股权的附属银行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独资的组织方式。

  (三)业务的国际化

  业务的国际化指银行的业务由单纯的国内转向国际,国际业务占到总业务比重的一定规模,其海外资产和营业收入成为该银行体系总资产和总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IMF统计,美国跨国银行在国际上的存款和贷款量占其总存贷量的一半以上,国际利润也超过了总利润的一半。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业务的国际化不仅包括提高国际业务量,包括国际利润的占比,还应包括业务结构顺应全球客户市场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如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业务增长和收入增长都主要依赖于批发业务,而根据国际经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批发业务呈逐渐萎缩趋势,而零售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增长点。目前,一些国际性综合性银行的零售业务对银行的利润贡献率高达60%-70%。因此,业务结构由批发主导转向批发与零售并重转变也应作为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内容。

  (四)人才的国际化

  在多个国家经营,面对多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商业银行在人才方面也需要国际化。国际化程度较深的跨国银行,其人才队伍的组成,往往类似一支“多国部队”。例如走进法国农业信贷银行,各色人种比比皆是,特别是中国人,有的部门竟然有四五个之多,这一方面反映出该银行国际化程度之深,同时也表明法国农业信贷银行近年来日益重视开发中国市场。现阶段,中国商业银行人才的国际化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引进一批海外金融人才,迅速提高国内商业银行金融经营管理水平。在人才引进过程中需要大胆解放思想,对于一些尖端人才,可以直接引入到银行高层管理团队之中;二是要自己培养一大批懂外语、懂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熟悉现代金融运行规律的业务人才。在培训等工作安排方面,需要在国际化人才培育方面进行更大的、带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投入。

  (五)股东的国际化

  以目前经济发展的速度计算,我国商业银行仅贷款规模每年至少需要增加2万多亿元。按照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每年至少需要增加资本金1000-1500亿元。显然,传统的资本补充方式是无能为力的。鉴于现有的赢利能力,依靠银行自我积累增加资本金也是不现实的;通过上市筹集资本,也面临着再融资市场压力比较大等问题。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解决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必须建立起多元化、高灵活性和持续性较强的资本补充机制,包括扩大股东的来源范围和提高股东注资的积极性。股东的国际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其意义不仅在于拓宽了资本补充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股东的国际化,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更好的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按照“股权换技术”的思路,借此引入国外商业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以及全球化市场和客户的营销突破口。

  三、当代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四个基本步骤”

  (一)财务重组

  由于历史、体制和政策的原因等等,过去中国商业银行普遍资产质量低下,各种包袱沉重。但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上聚集起来的各种损失,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损失,它是我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付出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财务重组是中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财务重组,即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消化历史包袱,改善财务状况。

  一般情况下,财务重组工作采取“核销”、“剥离”和“注资”相互关联的三个环节来推进。首先,将商业银行原有的所有者权益、准备金和当年利润全部转为风险准备,专门用于核销资产损失,即“核销”;其次,将未核销的部分不良资产按市场方式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即“剥离”;再次,通过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业投资公司,向商业银行注资,专门用于提高资本充足率,即“注资”。

  尽管带有深刻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痕迹,但财务重组对改善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进而推动下一步的国际化经营的作用是巨大的。截至2005年9月底,中国商业银行达到8%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已经占全国银行业的71%,而一年以前这个数字只有44%,主要银行业不良贷款比率降至10%以下。这些都为建立更加稳健的、符合国际规范的银行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制变革

  所谓体制变革即根据现代银行制度的要求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改造。如果将财务重组看作是中国银行实现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转变管理体制无疑是中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过程中的核心,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改革应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如果不从体制上找出过去的病因,从治本上下功夫,三五年后可能又将沉疴不起。所谓治本,就是借鉴国际股份制银行的通行做法,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彻底的股份制改造。股份制商业银行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模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制度模式能超越过它。因此,股份制改革是目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包括体制基础、基础体制两个层面。所谓体制基础,主要指所有权制度;所谓基础体制,主要指所有权制度改革后“三会”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只有通过对两个层面的综合改革,才能实现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

  在体制基础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应按有关法律要求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公平、公正地选择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变单一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其中,外资参股有助于促进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良好经营能力的建立,在资本市场上市则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和升华。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能进一步改善股权结构,真正接受市场的监督和检验。中国商业银行通过上市成为公众持股公司后,其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将会完全暴露在资本市场和社会舆论的严格监督之下,处理得好,将大大推动银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锻炼和提高银行的市场适应能力,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特别是海外上市将开阔内地银行的眼界,进一步了解海外市场的运作规律,借鉴国际优秀银行的经验,找出差距,推动银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结构、盈利模式的转型,真正提高国内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基础体制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应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制度,并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组织机构的分工,建立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形成董事长、行长、监事会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董事会要制定银行发展战略、确保银行依法审慎经营、提高银行透明度、监督高层管理人员诚信经营,建立效率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履行好受托职责和看管职责。在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应占一定比例,并可根据需要聘请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银行家担任独立董事,一些专门委员会也可聘任独立董事担任主席。还可任命外籍人士担任独立董事,以潜在的外国股东和投资组合投资人来提高国有银行的信誉,并籍此提高了银行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监事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以制度形式保障监事会的独立性,并赋予监事会一定的人员罢免权,建立监事会的选拔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监事会与国家银监会等部门的独立汇报路线等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