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互利共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09:22 南方日报

  热门话题

  话题缘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八大任务之一是“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此提出“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目前我国对外

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已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是,从国际交换中的利益分配来看,我国还不能算是一个贸易强国。在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均超过了一半;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我国的话语权还不十分有力;在越来越频繁的贸易摩擦中,我们的分量还不足以有效地扼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企图。这些都需要我们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特邀专家就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话题发表看法。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迫在眉睫

  沈伯明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其内涵就是要将对外贸易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是指对外贸易的增长主要通过出口产品数量的扩张来实现,主要依赖密集使用传统资源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质量和档次都比较低下的产品的出口。而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以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不断提高为基础,出口产品以满足国际市场上层次较高的消费需求为主,是以追求出口产品更高的附加值来实现出口贸易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这类产品主要是以企业自主的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我国迫切需要转变粗放型数量扩张的贸易增长方式,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资源承载不了追求规模扩张的外贸增长方式

  资源约束使我国难以继续承载依靠高投入、资源与能源的高消耗拉动的追求规模扩张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我国向来被誉为地大物博,但按人均计算,大多数资源均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而这20多年来我国经济和外贸的高速扩张,均是以物质资源的巨大消耗和环境的恶化为代价。以出口占全国近1/3的广东为例,广东是能源缺乏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2004年,广东省全年终端能源消费量已达14503.24万吨标准煤,而广东省全年能源生产总量仅为4851.29万吨标准煤,能源需求量与供给量之比约为3:1,存在着相当大的缺口。其中仅制造业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就达8153.21万吨标准煤,是全年能源生产总量的1.7倍。在对外贸易高速增长的同时,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2005年上半年,因电力短缺,广东工业增加值增速被拉低约7个百分点,广州第一季度近四成的大型出口企业出口下降,主因之一就是用电紧张影响加工贸易接单生产和增资生产。除此之外,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使企业出口的成本不断攀升,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使企业很难继续依靠低价格的竞争优势来占领国际市场。

  对廉价劳动力的密集使用不可能无限地持续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该密集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要素进行生产以获得比较优势,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据此,我国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我们能否将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持续地发挥下去呢?2003年底到2004年,在广东一些地方爆发了“民工荒”,这正说明了以压低劳动力价格,牺牲劳动者福利来换取价格优势的出口增长已经快走到极限。如果不转变增长方式,不把自己的竞争优势建立在技术与品牌的基础上,我们就没有出路。

  他国外贸的发展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粗放型增长难以为继

  随着其他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低效益、数量扩张型的出口模式也必将受到严峻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据美国《财富》杂志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与马来西亚处于完全直接竞争状态的产品达到50%,与印尼产品达到80%,与菲律宾产品达到100%的完全竞争状态。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过度竞争,会使该类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从而使我国的出口效益进一步下降,陷入“贫困化增长”的陷阱。另一方面,外贸规模的急剧扩张,尤其是廉价商品出口的急剧增加,容易招致反倾销、反补贴、实施保障性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据广东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进出口公平贸易局的数据,2002年至2004年10月,全省出口产品共遭遇贸易保护案件48起,涉案金额近20亿美元。因此,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肯定难以为继。而转变增长方式,更多的出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质量的、高档次的产品,应该更会受到其他国家的欢迎,更能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外贸依存度过高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约为40%,美国稳定在25%左右,日本稳定在20%左右。中国2004年的进出口依存度高达70%以上,广东省更高达180%。外贸依存度过高,尤其是外贸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并建立在粗放型的数量扩张的基础之上,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市场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这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国际市场和国际经济贸易波动的风险对我国经济的负传递影响日益增大,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安全产生隐患。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增长方式,通过自主创新,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适当抑制资源性、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遏制外贸依存度的进一步快速攀升,同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

  技术创新是有别于价格竞争的出口扩张方式,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是鼓励技术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基于技术创新的出口增长方可持续

  黄静波

  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潜在危害

  大而不强是目前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一个困境。问题的重点在出口方面,主要表现为出口结构及相应的机制不合理,出口的增长仍然停留在粗放型增长上,在国际分工的价值链上,我们仅处于加工、组装等低端环节,并没有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等实现集约型发展。

  我国20多年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发展为支撑的。由于加工贸易模式仅着重于“生产”环节,主要的资本投入、技术设备的运用、销售市场均由外商掌握,国际市场变化对加工贸易的兴衰影响极大。

  即使是在一般贸易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状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主要还是依靠低成本和拼数量方式占有国际市场。这种低附加值、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的外贸增长方式,又反过来加剧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虽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解决就业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优势其实有不少潜在的危害:

  首先是出口产品竞争力低下。其次是贸易利益微薄,贸易利益包括得自交换的利益和得自专业化的利益两个部分。由于出口产品附加价值低,进入国际市场又主要靠价格竞争手段,得自交换的利益十分微薄。而在专业化方面,从发达国家承接过来的大量使用劳动力的产业不少是正在被淘汰的产业,或至少不是处于上升期的产业,在这些产业上专业化的得益也会有折扣。再次是抑制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品牌的发展。最后,出口产品竞争力低下、贸易利益微薄以及技术能力和自主品牌的缺失形成了一种非良性循环,使外贸出口缺乏长久的可持续性。

  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中国对外贸易大而不强的关键在于出口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进一步来看,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未得到充分的重视。

  所谓技术创新,是指新技术的首次商业性应用。新技术的采用导致新产品推出是产品创新,新技术带来的新生产方法是生产流程创新,新技术应用于组织过程则是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是有别于价格竞争的出口扩张方式,是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出来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外贸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加大R&D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从工业化的逻辑来看,后进国家的技术发展无非有两种方式,一是自主开发;二是国外引进。后发优势理论认为,技术后进的国家能够从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成果来加快自己的发展,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替代有关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和开发,使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落后的国家可以通过大量的技术模仿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当技术能力成熟以后,本国将从技术模仿阶段转向技术的自我创新阶段。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进-吸收-创新”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创新,只是依靠不断引进而没有创新所筑成的工业化不是真正的工业化。

  从国际贸易理论看,技术差距贸易模型和新贸易理论都认为,创新国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并且不断地通过新的创新取代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旧创新,进而在各阶段始终保持比较优势,贸易会作为国家之间发明创新的比率和特征的差异所产生的结果而出现。一国只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技术创新,才能保持相应的比较优势,进而将这种创新优势体现在相应产品的净出口增长上。因此,加强对R&D的投资和不断开发新的技术,是改善一国贸易地位和保证经济长期增长的必要措施。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来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阶段。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也渐渐加大,技术创新也是应对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根本出路。

  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要坚定地树立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增长的观念,出口企业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其成长壮大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出口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拓的市场是稳固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场。

  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出口行业的产品、技术结构必须转变,在技术上由引进模仿型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在产品上由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

  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保障因素。在社会层面要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充分、公平的竞争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企业的层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政府政策应当把技术创新作为提供出口激励程度的一个依据,鼓励更多的出口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作者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不应排斥加工贸易

  陈少兵

  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高速增长,近年贸易摩擦和纠纷空前增加,贸易结构不合理等日益突出,中央提出了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要求,不少同志在探讨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时,对加工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未来是否应该扶持其发展等等,产生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我认为:发展加工贸易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紧密相连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离不开加工贸易技术层级的提升,而加工贸易只有提升品质才能保持健康快速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对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面临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从表象来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更深的经济意义则是,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加工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其背景就是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导致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不断深化,产业内、产品内分工程度不断加深。确保加工贸易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提高,是做强做大外源性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和手段。

  推进工业化的捷径

  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不断发展,加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由于国际分工从产业间分工为主转变为以产业内生产环节分工为主,只有采取加工贸易的方式,发展中国家才能抓住国际分工深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环节形成组装与制造能力,参与国际分工。加工贸易是发展中国家接受跨国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和进入全球化市场的基础手段,创造适合加工贸易发展的体制环境,促进加工贸易发展,是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一条捷径。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加工贸易是将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优势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优势相结合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适应了国际分工深化的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珠三角地区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加工贸易,2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奇迹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可以肯定地说,发展加工贸易、依靠加工贸易,是珠三角地区走出的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今后随着加工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加工贸易技术层级的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必然会促使我省加工贸易链向上下游环节延伸、信息化水平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并随着加工贸易链的不断加长和产业的相互配套逐渐扎下根来,成为本土制造业的一部分。

  提升品质、延长价值链,保持加工贸易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要通过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采购配送等服务业延伸,加长加工贸易国内价值链。引导和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加长国内产业链,分别向上游零部件产业上溯和向下游物流业延伸。从我省的情况看,加工贸易价值链向下游产业延伸是今后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州、深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已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如果将两者相互衔接,将起到加工贸易和现代物流业的相互促进发展的作用,两者的价值链都得到延伸,这是非常有发展潜力和经济意义的新领域,政府要为加工贸易与物流业协同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

  二是加大推进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力度。首先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配套环境,促进加工贸易“转厂”业务的健康发展,提升加工贸易的加工深度,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其次是发展核心技术,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制造的发展环境。缺乏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是加工贸易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要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扶持性政策,将高新技术产业与一般制造业区别对待,鼓励企业利用加工贸易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再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加工贸易网上配套系统,形成促进加工贸易国产化配套的发展平台,提高加工贸易与国内产业间的关联,提高参与国际产业循环分工和竞争的能力。

  作者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

  建立在不断提升的产业结构基础之上的出口增长方式几乎具有无限的增长空间

  关键在于转变国内产业结构

  杨小川

  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出口商品结构

  当前我国外贸大国地位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四点:

  一是贸易总额高人均贸易额低,与我国GDP的情况相似,所以我们是总额上的贸易大国,人均出口的贸易小国。二是知名品牌商品出口少,不知名、贴牌商品出口多,所以我们是商品出口大国,品牌出口小国。三是在出口总额中,绝大部分为实物商品出口,无形的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仅一成左右,与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额中占五成左右的状况极不相称。所以我们是实物商品贸易大国,无形商品贸易小国。四是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我国所得利益有限。所以我们是贸易数量上的大国,贸易质量、档次上的弱国。

  对我国目前外贸大国地位基本特征的认识,是构建外贸增长方式新战略的基石。人均外贸小国的现象说明,我国外贸出口潜力颇大,我们应该继续扩大包括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的出口,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起码使我国人均出口额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出口导向的经济战略,继续鼓励出口。品牌出口小国、无形商品贸易小国、贸易质量、档次上的弱国现象均与科技创新能力密切相关,没有全球领先的创新能力,就不可能有全球性的品牌。正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全球形象,制约着一个国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在全球服务贸易市场中,居主导地位、有竞争性的也是富含技术、知识和信息的产品,如软件开发、现代金融服务等。传统的劳务输出由于受输入国就业限制,扩大的空间有限。从产业发展的递进规律来看,现代服务业不可能离开现代产业的发展而孤立地发展和生存。因此,没有创新型产业基础,也不可能诞生新型的现代服务业。所以我国服务贸易地位的提升,有赖于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在国际市场上,创新型的产品和服务产品是从来不受限的,因而建立在不断提升的产业结构基础之上的出口增长方式几乎具有无限的增长空间。

  以上说明,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变。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有什么样的出口商品结构,也决定了出口增长的物质基础。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依赖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转变与提升,而产业结构的转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适当调整现行鼓励出口政策,着力建立适宜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们可以对现行的鼓励出口政策作适当的调整,逐步建立起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出口的政策体系。如改革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产品的技术含量、资源耗费、加工增值率等,实行有差别的出口退税税率;鼓励关联性大、能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产品的出口;沿海发达地区要对产业实行必要的“挤出”政策,腾出空间,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某些纯资源产品出口征收出口税。改革金融扶持政策,对贷款、贴息、贴现、出口信贷等实行有差别的利率等。

  从企业外部环境方面来促进、优化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升级。改革对各级地方政府外贸出口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在外贸出口额大的地区,考虑取消外贸考核指标,欠发达地区,对出口指标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考虑增设资源耗费、能耗考核指标,使出口增长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基础之上。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要着力建立适宜创新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使全社会的创新活动在系统化的激励型的制度环境中得以激发,把国家主要的创新力量建立在企业层面,推动科研院所把主要的研究力量投放到产业领域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尽快提升我国的产业层次,为外贸出口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从“八五”至“十五”,我国先后提出了四大外贸发展战略,即“市场多元化”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大经贸”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四大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发展中国家贸易增长的奇迹,助推我国攀上世界贸易大国的高峰。面对国际市场的压力和我国创新型社会发展战略的制订与实施,“创新型”战略实现之日,必将是我国成为世界贸易强国之时。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副教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