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10年,宁波全面进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1:18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2010年,宁波全面进小康

  记者魏萍

  宁波晚报讯到2010年,我市要力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昨前两天,市委召开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

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并部署了明年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建议》提出了经济增长、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开放、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未来五年,宁波百姓生活将更美好。

  6大目标

  目标一经济增长指标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十一五”时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发展壮大,“十一五”时期总体保持年均11%的增长速度(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3.6亿吨,进入世界港口三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于35%。

  目标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和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建成生态环境美、人文气息浓、生活品质高、人与人融洽友爱的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主要目标是,到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全面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困难住房,市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以上,争取把宁波建设成为设施配置齐全、环境舒适优雅、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的全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目标三文化大市

  文化大市建设加快,先进文化凝聚力、公共文化服务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人才资源更加丰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争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到2010年,全市按现行统计口径的人才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以上,达到80万人,年均增长10%以上,每万人口人才比例为1300人以上。全民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基本满足各类人员接受各种形式高等教育的要求,基本建成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目标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要素配置市场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形成与国际惯例衔接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目标五能源消耗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全面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质量明显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力争比“十五”期末下降20%左右,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目标六人民生活质量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继续提高,2010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4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体系进一步完善,居民的住房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提高,城乡公共交通加快发展,居民的就学、就医、就业、出行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健全,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及公共安全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7项任务

  《建议》明确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的七项主要任务,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平安宁波”,促进社会和谐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保障体系。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北部都市区、环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建设力度,把象山港区域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加快南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大统筹发展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国内经济合作与交流。

  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教育强市和体育强市,构筑区域人才高地。

  继续推进“市民健身工程”和“农民小康体育工程”,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主要内容是,在城市社区新建和改造一批健身路径,使98%以上的社区拥有一个以上的健身路径,新建一批健身公园,建设一批专业性体育健身场馆,开放一批学校体育场馆,促进体育资源共享,努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农村行政村,再建设2000个健身路径,使80%的行政村拥有体育设施,培训2000名农村体育指导员,不断满足农村百姓的健身指导需求。

  全面建设“平安宁波”,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新闻背景

  宁波离全面小康还差16.15%

  记者魏萍一本报讯记者昨天从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市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刚刚测评出的一项报告中获悉,去年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83.85%,高于同期省指数5.22个百分点,距离实现全面小康的标准还差16.15个百分点,距离基本实现全面小康(90%)还差6.15个百分点。根据预测,到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预计可达97.61%,有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该综合评价指数由《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测评得出,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社会和谐、生态环境等5方面24个指标,5方面的权数均为20。构成测评5大类的24个指标中,20个指标值的测评分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只有4个指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经济发展是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基础,共由4个指标组成,即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其中第一项指标2004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的实现度已达到100%,后两项指标的实现度均超过90%,达到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水平。

  社会发展指数由每千人拥有医生数、R&D经费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限等5项指标组成。其中,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已达到目标值。

  人民生活指数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社会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等5项指标组成。其中,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大大低于全国的4.5%的目标值。

  根据现实发展基础和趋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十一五”规划草案中2010年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计数,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预计可达97.61%,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根据目前预测,构成测评5大类的24个指标中,2010年能达到全面小康指标值的有21个,每万人拥有律师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