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网络媒体得到认可 网络编辑:今年是个里程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6:12 新华网

  11月8日,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历届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获得者在北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自己的节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奖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走上台,接受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

  2005年的172名"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名单上有三个人的名字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他们是新华网时政部主任杨新华、人民网评论部主任唐维红和中国网中文部副主任闫昕霞。这

是中国网络媒体10年进程中第一次有人获得这样的殊荣,对数亿万计网络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三个人获奖实在太少太少,但它所带来的鼓舞和振奋却是出人意料。它让网络媒体的全体同仁感到欣慰,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了肯定,网络媒体终于与其他主流媒体一样,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优秀是职业本身对我们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优秀也意味着你比别人要奉献得更多。当这三位网络媒体的获奖者走下领奖台,信心百倍地投入工作时,本刊记者走近了他们。

  今年的记者节是一个里程碑

  杨新华,一个有为的青年。在新华网人才济济的地方,他脱颖而出。当记者问到他的获奖感想时,他说:"这次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对我个人是莫大的荣誉,但我觉得更是整个网络媒体的荣誉。全国性新闻奖今年第一次对网络媒体敞开大门,当我和那些有名的记者、编辑、主持人一起领奖的时候,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作为一名网络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荣耀和尊严。虽然这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网络媒体的发展,社会对于网络媒体的认识和评价与五年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如果说网络媒体这么多年的辛勤耕耘终于开花结果,其身份地位得到确认和提高的话,今年的记者节就是一个证明,是一个里程碑。"

  杨新华经历过很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在几年的网络新闻历练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也吃过很多苦,受过不少累,但他还是强调这个荣誉对他过于厚重了,他会把它当成一份鼓励,一次鞭策。

  在谈到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时, 杨新华告诉记者:"中国自古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新闻前辈有'铁肩担道义'的铭训,勇敢地承担时代和社会赋予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我们的'道'。"

  新闻永远在路上

  唐维红,给人的印象是成熟、干练,思维敏捷。她拥有11年传统媒体的工作经验,又在网络媒体摸爬滚打了5年,可谓是新闻战线的老兵了。这个奖对她来讲,除了兴奋之外,更多的是责任。她说:"网络媒体的新闻工作者首次获得这样的大奖,这本身是对我们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工作的充分肯定。我虽然获得了这个荣誉,但它是属于人民网全体员工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大家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的认可。

  "无论资讯如何发达,传输手段多么先进,不深入采访的记者不是好记者,不深入现场采写的报道不是好报道,没有热情实感的评论也不会是好评论。在充斥各种虚假信息的互联网上,我们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来捍卫新闻的真实,捍卫新闻的生命。新闻永远在路上!" 这是唐维红最想对记者说的话。

  更重要的是整合新闻的能力

  闫昕霞,迎面走来,给人带来一阵清风,言谈举止充分显示出年轻人的朝气和快节奏的工作作风。她对自己获得这个奖项也另有一番感言:"我能够成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而是对网络媒体同仁们辛勤劳动的一种认可。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不是两三年前只限于传播新闻信息供大家浏览的阶段了。它已经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可以影响舆论导向、老百姓的行为甚至影响到政府决策的重要媒体了。如孙志刚事件、西安彩票事件等等,网络媒体都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孙志刚事件最早是从纸媒体报出来的,但真正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收容条例的出台是网络媒体。再比如SARS,中国网是作为全国惟一的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卫生部指定的通过网络发布疫情的站点。当时最新、最快的第一手疫情资料肯定是通过中国网发出的。所以网络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不只限于写一篇好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整合新闻的能力,对热点事件,不要只顾表面现象,要弄清它的前因后果并做好后续报道,要给受众展示事件的方方面面,让受众对这个事件有一个很清楚的认识。"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如此之大,网络媒体的新闻工作者任重道远。(潘天翠)

  ·网络编辑将进行职业鉴定 首次公布考核办法

  ·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

  ·“因为这是记者的职责”

  ·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