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洋快餐博弈中国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6:23 北京晚报

  

洋快餐博弈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正成为跨国公司赢得全局的关键。肯德基1987年进入中国,麦当劳追随而至,3年后在古老的东方开辟了一个新的战场。两大快餐巨头之间的博弈使洋快餐走进了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在中国快餐连锁业的成长之路上充当了亦敌亦友的助力角色。同台竞争贴身开店

  在肯德基背后的百胜集团,“中国”这个词在集团利润报告里屡屡被单独提出来———“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开店是百胜保证10%年增长速度的前提。”百胜总裁大卫·诺瓦克说。

  “麦当劳将会加快在中国开店的速度,每年将开出100家分店以上。”麦当劳全球CEO吉姆·斯金纳就任后首次来到北京接受采访时透露了这个信息。

  两大快餐业巨子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从麦当劳1990年在深圳开张的中国第一家店开始,就没有停止过。

  由于两家快餐连锁的市场定位相似,顾客群差别不大,消费者经常可以看到一条街道一侧是麦当劳,另一侧不远处就可以找到KFC,这就是KFC曾经采取的跟进策略。因为麦当劳在选择店址前已做过大量细致的市场调查,挨着它开店不仅可省去考察场地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节省许多选址成本。这个策略在一段时期内使KFC的快速扩张计划得以顺利实施。1992至2002年的十年间,麦当劳平均每年的开店数为38.3家,并在北京市场领先于肯德基。但是2002至2004年的关键三年间,年均增加店铺仅60至70家,而同期肯德基以年300家以上的速度增长。

  有业内人士认为,麦当劳近年来的保守与2002年出现了上市37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有关。麦当劳总结经验发现,从1987年到1997年间,麦当劳的分店增加了50%,新建分店的速度最快时一度达到每3小时一家,但销售总额却下降了2%,单个分店的利润也急速下降。麦当劳随后的收缩政策原封不动的适用到了中国。面对店铺数量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的现状,麦当劳高层表示:“我们关注的是品牌,我们不会为了追求数量,而降低标准。”

  两大快餐巨头在中国市场同台竞争,从开店到新品推广无不你争我夺,然而即使竞争态势如火如荼,无论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却从未发动过“自杀式降价袭击”。洋快餐进入中国十余年,其价格始终按其自身经营策略保持合理浮动。这实际上对竞争双方来说实现了双赢。

  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阎宇提供的数据,到2004年底,中国肯德基达到1200家连锁店,麦当劳超过600家。年均开店达到200家和80家,年营业规模分别超过110亿元和60亿元,单店年均营业额在8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快餐以及餐饮行业的领头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中式快餐亦敌亦友餐饮业门槛低,开放度高,投身于餐饮业似乎并不难。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打开了市场,追随而至的中式连锁快餐也风起云涌,有的甚至宣称在若干年内打败肯德基。但是进门容易意味着出门也不难,一些中式快餐由于管理问题接连退出市场,成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最好的注释。

  而麦当劳、KFC对于中国连锁快餐业的同行来说充当了亦敌亦友的角色。市场竞争中洋快餐无疑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然而它们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也给中国快餐业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客观上加速了中式快餐的起步。业内人士认为,洋快餐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其中包括建筑业、储运业、农业、畜牧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银行金融业、广告传媒业、保险业、律师业以及维修保养行业等诸多行业。

  阎宇认为,中外快餐共同构成了中国快餐市场,两者之间虽有竞争和短兵相接,但在市场定位、发展空间方面还是存在差异,各自具有相对发展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式快餐以理性积累为主的发展特征表现的更加明显,减少了发展中的盲目与冲动。今后,随着中式快餐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在外来资本、人才引进和国际化进程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快餐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升级步伐,提升现代快餐的总体发展水平。本报记者 廖雁 制图艾姗姗

  网络编辑:刘春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