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出版总署张晓杰:政府要员“点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7:59 新华网

  官产学携手 会展经济发力

  ——“文化产业发展(四川·成都)论坛”侧记

  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 张晓杰

  2005岁末,经济上被划分在欠发达西部地区的四川成功演绎了文化界的盛事——“文化产业发展(四川·成都)论坛暨首届四川文化项目推荐会”,其所展示的文化强势不仅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以强烈的冲击,而且使众多欲以文化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政府要员们为之倾倒。

  四川的文化体制改革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过“以文补文”的方式自我调整、自我发展,到一些文化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改革,再到加快体制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终于进入了2005年的辉煌历程。

  目前,四川省拥有文化经营单位3.7万多个,其中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艺三大领域的总资产484亿元,年经营收入270多亿元,文化产业规模跃居西部地区首位。其标志是,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艺为主,涵盖不同领域的多元化产业结构;以大型国有文化产业集团为龙头,多种文化经济实体并存的微观主体框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乡、集镇的产业区域布局。更为直观的标志是,全省已拥有22家电视台、20家电台、98家报社、338种期刊、16家出版社、10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5家重点新闻网站,各文化产业集团的活力与实力明显增强,全省文化产业规模在西部地区位居第一。

  在这次成功的文化盛会上,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电集团、四川出版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峨眉电影集团豪华亮相,文化、经济、贸易同台竞唱,政府要员、企业精英、学界名流推波助澜,有竞争力的重点文化洽谈项目纷纷落入囊中。

  如果我们要发现这一没有先例的成功背后的原因,尽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理由,但其中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论坛+项目推介+成果展示”相结合的模式。

  政府要员“点睛”推动产业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英,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等中央有关部委领导,以及四川省委领导,各省(区、市)宣传文化单位负责人,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等参加了开幕式。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立英对四川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于了高度评价:四川省委、省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机制体制,深化改革,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报业集团、出版集团、发行集团和期刊集团等产业集团的成功组建和运行,整合了产业资源,重塑了市场主体,培育了产业骨干,走出了“大集团带大产业”的发展路子。全省出版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保持了西部第一,在全国占据重要位置,为全国新闻出版改革创造了经验。

  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新贵认为:三年多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文化工作者的活力,各试点地区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事业和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他提出,要加大培育和规范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通过明确的市场和文化准入规则来认真解决市场封锁的问题,鼓励公平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让优秀文化企业在竞争中真正地做强做大。通过多媒体经营和跨地区发展,促进文化产品合理流动,为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提问该论坛举办的目的与预期效果是什么?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杜江回答说:“四川电视节和文化产业论坛两大活动同时举行,互动双赢、相得益彰。文化创造财富,产业创造价值,本届文化产业论坛是对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成果的大检阅,也将对四川文化产业进一步国际化进行推动。”

  产业老总“发奋” 激情话未来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余长久,四川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莫世行,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王庆,四川党建期刊集团党委书记何志勇等四川省大型新闻出版集团的老总在论坛上作演讲,指出了新闻出版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挑战及面对的机遇,并就四川省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作了描绘。

  余长久在演讲中,分别就我国报业的发展趋势、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集团发展战略方向的路径三个方面作了介绍。余长久认为我国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报业的发展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总体上仍会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二是,我国报业产业发展模式的变革趋势将会越来越市场化,实行宣传经营两分开。三是,我国报业将加速与新技术新媒体的融合。

  莫世行向大家介绍了四川出版集团成立两年来,在积极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和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上创新的举措及该集团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及战略重点。四川出版集团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机制,实施内涵式发展;调整出版产品结构,提高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延伸出版产业链;实施人才战略;从而将四川出版集团建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集约型、和谐型”的文化集团。

  王庆就四川省出版发行业的基本情况、出版发行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作了介绍。他认为只有在出版物发行管理体制、出版产业组织建设和出版资源配置上创新,才能壮大出版发行业。

  何志勇简要介绍了杂志的发展历史及自身特点,横向比较了我国期刊业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指出了我国期刊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只有依靠体制创新,培育品牌,扩大开放,培养人才,实施多元经营,才能创造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期刊行业辉煌。

  学术精英“借脑” 让文化创造财富

  论坛的初衷就是集思广益绘就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蓝图”,也真正办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借脑峰会”。全国著名的媒体研究专家、国家信息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首先就《文化经济与文化生产力》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首席研究员郝振省就《新闻出版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作了精彩演讲,来自国内文化领域的一流专家和文化项目策划运营领域的一流公司代表纷纷发言,以新思考、新信息、新理念、新经验在与会人士中掀起了头脑风暴。郝振省在谈到新闻出版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特征及产业作用时说:知识经济时代的新闻出版行业更多地具有了产业性质及产业作用,新闻出版人开始用产业解释产业问题,用产业手段解决产业问题。我们已经高度重视和扩展了这种作用,正在按照产业的相关要求推动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四川的文化产业、四川成都论坛就是一个例证。这也就是今天的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绝大部分单位要转换成企业的最深刻背景及根据。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教授李思屈指出成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具有三个绝对优势。一是文化资源优势,成都作为历史名城所积淀的厚重的文化资源底蕴;二是有大量的艺术人才;三是环境优势,成都的文化氛围很浓,市民文化消费的品位和潜力在全国排在前列。成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尤其要注重挖掘和培育文化市场、文化产业营销方面的人才,进一步研究如何用政府行为激活产业市场的发展。

  上海天娱传媒有限公司副总李志华在剖析“超女”节目运作得失中,把“超女”的成功归功于传媒创新、内容为王,而成都这座“超女之城”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志华认为,成都能成为“超女之城”不是偶然,有其内在的文化原因:“‘超女’和成都的互动合作非常好。这种良好的氛围是和成都这座城市的社会文化心理、文化消费、传媒发展状况分不开的。”李志华承诺,明年,成都依然是举办“超女”的首选之城,并将在节目中更多融入成都特色。

  《印象刘三姐》策划人梅帅元现身说法,为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印象刘三姐》从今年3月20日开场以来,已经演出600多场,平均每天有2000多名观众。这个项目对阳朔的地方经济拉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旅游产品的开发定位一定要加入文化的灵魂,要把最好的文化放到最美的山水中去。

  文化资本“交融” 项目纷纷落入囊中

  强调虚实结合的本届论坛,“压轴戏”四川文化项目推介会则是一次直接的“互动”,不仅有项目推介,更有大型的签约仪式。

  11月初,论坛组委会通过省文化厅、省广电厅、省新闻出版局及文化产业集团和全省21个市州广泛征集文化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目前有205个项目入选,其中82个属于文化艺术、24个属于广播影视、34个属于新闻出版、47个属于旅游文化、6个属于动漫游戏、12个是其它类型,总共涉及投资金额137.3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3个文化项目达成合作协议,项目合同金额40.4亿元人民币。其中,文化艺术类项目11个,签约金额11.8亿元;广播影视类项目9个,签约金额4.44亿元;新闻出版类项目16个,签约金额7.81亿元;旅游文化、动漫网络、会展服务等其他文化产业项目7个,签约金额16.35亿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