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进百姓生活的林芝气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1:32 中国西藏新闻网

  赵卫红

  对于林芝的百姓来说,依靠气象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还是近几年的事。1988年以前,林芝地区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一直放在测报业务上,广大民众很难及时得到完善的气象服务,气象工作被戏称为“关门搞气象”。1988年,机构改革彻底打破了这一现象,气象工作从此走出了紧闭的大门,真正走上了气象工作为政府、企业和广大民众服务的道路。

  气象工作成为政府防灾减灾的重要参谋和助手

  林芝地区行署专员才旺班典曾说:“工作中最让我头疼的有两件事:一是洪涝灾害,二是森林防火。”林芝地区地处西藏东南部,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洪涝、森林火灾灾害频繁,对该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抓住洪涝和林火两项灾害,为地区政府提供完善的气象服务,无异于为政府搬掉两块压在心头的巨石。1994年,地区气象局研制出了五级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方法,使防灾工作有章可循,有重点可抓。同时,气象局利用气象卫星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严密监视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为提早发现、扑灭林火赢得宝贵时间。1999年,气象局开展了人工增雨扑灭森林火灾实验。实验增加了作业点雨量,提高了林内湿度,降低了作业点区森林火险等级,为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进一步扩大气象服务的影响面和受益面,2000年地区气象局开通了与米林县、波密县和工布江达县林业局、气象局的森林防火远程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此系统的建成在全区尚无先例,它标志着林芝地区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在整个地区全面铺开。

  1998年夏季,林芝地区中西部出现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对于此次洪涝天气,3月份气象局就做出了“初夏干旱、雨季推迟、盛夏洪涝,汛期天气形势不容乐观”的准确预报,并提出了“加强堤防和农田防洪设施建设”、“增加防洪物资储备”等切实可行的建议。建议得到了林芝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做到了早准备、早防范。当历史罕见的洪水袭来时,整个地区固若金汤,地区人民安然无恙。今年4月,林芝地区波密县易贡乡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巨型山体崩塌滑坡灾害,形成了平均60多米的大坝和40平方公里的湖区,湖区水位的上涨速度和决堤时的库容量决定着灾害的破坏程度。为减少灾害损失,地区决定采取开挖导流的办法降低大坝高程。在抗灾的紧要关头,气象局准确做出了灾区3天天气预报,使工程多延续了3天,大坝高程降低了3米。它意味着减少了12万立方米的库容量,意味着灾区人民将为此少付出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气象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角落

  多年以来,林芝地区气象局始终将气象为地方社会经济服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以农牧林业服务为中心,针对地区实际广泛开展专题、专项服务的气象服务模式,气象服务辐射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近年来,利用计算机网络、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重点加强了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工作。同时,多次为陆路交通、航空、旅游、科学考察探险、重大工程规划施工、重大节庆活动提供了完善的气象服务。1999年,针对地区雷电、雷暴发生频繁,雷击灾害损失严重的情况,开展了防雷监测和设备安装服务,服务面进一步拓宽。

  气象科技为地区经济发展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1992年,气象局在全局率先完成了地区及农业气候资源的分析与区划工作,科学合理地将地区分成了5个一级农业气候区和8个农业气候亚区,并对每个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状况、适宜的作物以及相应的栽培生产措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该成果对地区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定各行各业的长远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1994年完成了“森林火险与气象条件之间关系及其预报方法研究”项目。几年来,研究的领域众多,如“林芝地区烤烟与气候适应性研究”、“苹果贮藏试验”、“平菇、金针菇栽培试验”、“洪涝灾害预报系统研究”等二三十项科研课题,取得了10余项科技进步奖。

  气象正在走进林芝百姓的生活

  1995年,气象局研制出了《多媒体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在自治区各地区中率先将天气预报搬上了荧屏。节目采用藏、汉两种语言播音,背景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目新颖、生动,收视率很高。近几年,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气象局在节目中增播了旅游区天气预报、水位情报、主要农业天气预报等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节目,同时开通了BP机天气预报信息系统、“121”天气预报电话自动答询系统。

  天气预报就象一场及时的春雨,随着改革的春风悄悄地渗透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它默默地为人们提供着方便和帮助。(中国西藏)(责编:张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