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印经济的增长寓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4:41 青年时讯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世界范围内,经济乐观情绪的焦点似乎正在从中国转向印度。这是新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用复旦大学张军教授的话说,中印两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对中国的现在比对她的未来知道得更多;而印度的情况则恰恰相反。这实际上表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

  其实,就过去的增长记录和当前的发展势头而言,印度和中国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并且这种差距并未见明显缩小。那么,对印度经济的乐观来自于何处呢?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印度经济具备了实现长期增长的所有重要条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健全而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在西方看来相当标准的政治框架。经济学原理一再告诉我们:有了良好的制度保证,从长期来看,经济是没有理由不增长的。

  因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虽然印度现在脚下的道路并不宽广平坦,但很快她的经济将踏上一条光明大道。考虑到这些,印度已有的和当前的经济增长并不那么令人振奋,这倒是多少有些令人费解的。

  可是,即便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过去和现在的高增长,但是对于未来会怎样,也许我们远没有那么自信。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经济增长纯属意外。

  众所周知,中国国有银行信贷的大部分都贷给了国有部门,股市债市这两大资本市场远不完善,利率和汇率尚未市场化;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仍然无法自由流动;土地也不能按照市场原则实现流转。因而资本、劳动力、土地这三大生产要素都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而在商品市场,地区保护主义的盛行和地区间的产业趋同清晰地表明,商品流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受到限制。在国际上,中国“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甚至至今也没有得到许多国家的承认。

  因而,中国这种不完善的体制能否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走下去,或者还能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多久?这绝对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双轨制和增量改革的创新虽然显示出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对生产力的巨大释放作用,但是一旦这种二元体制制度化,就有可能陷入到一个僵固的社会之中,改革就会因为强大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而变得越来越难,未来的制度演进就可能被“轨道锁定(lockedin)”。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轨经济的大家庭之间正在上演一场经济增长的龟兔赛跑,而中国就像那只矫健的兔子。在开始的阶段中,它稳稳地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把对手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我们绝对不希望这个古老故事的结局预示着中国的宿命。但是,人们对印度乐观情绪的高涨和中国担忧的增加也绝不仅仅是空穴来风。

  摘编自《东方早报》12月7日傅勇/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