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侯祥麟事迹感动中国 明天我市干群将有幸聆听先进事迹报告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9:13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今年7月,中国工程院党组、中国科学院党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党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党组联合发出《关于向侯祥麟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我国科技界、石油、石化学院的全体工作者,学习侯祥麟对党、对人民矢志不移、终生不悔的坚定信念,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高瞻远瞩的战略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9月16日,侯祥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温家宝总理亲切接见并全场听取了报告。明天,侯祥麟先进事迹第二场报告会将在侯老家乡汕头举行。

  侯祥麟,这位93岁的老人,近段时间以来,正走进全国人民的视线中,全中国正在被他感动着。

  在石油、石化及科技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侯祥麟早已享有盛名,但在业外,中国的老百姓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其实,中国的老百姓都已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着他创造的成果。

  要读懂侯祥麟,就要结合中国石油发展史。侯老深情地说:“1963年我国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当年周总理在人大会议上宣告‘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这也道出了我的心声。1965年军用、民用产品在品种、质量、数量上完全自给。”由于他和同事们的努力,历经无数次挫折、磨难和失败,终于攻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使我国石油油品增加到400多种。从此,再不用担心我们的飞机上不了天,舰艇不能远航,而且在我国升腾的第一朵蘑菇云中,在我国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中,在人造卫星安然地遨游太空时,在原子能和平利用上,都凝聚着侯祥麟的智慧和心血。侯祥麟的功绩可抵得上千军万马,可以作为一个“永远的丰碑”流传下去。为了两位总理的嘱托

  侯老说,他的一生完成了几个心愿。一是1938年入党。他一直在寻找党组织,找到了,入了党,实现了这个愿望。从此,他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二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抗日救国是他多年的心愿。三是在1949年,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解放出来,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科技人员从此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四是1963年,中国的石油产品基本实现自给自足。

  1944年,党中央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为了培养造就自己的科技干部队伍,周恩来指派一批党内的技术骨干出国深造,侯祥麟作为其中的一员远渡重洋,来到美国。新中国成立后,侯祥麟回到了祖国。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总理的嘱托,侯祥麟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的国务院《1956年~1967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作为规划中石油项目的完成者之一,他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3年5月的一天早晨,侯祥麟在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到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温总理十分高兴。他拉着侯老的手亲切地说:“国家将要启动‘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您在科技界德高望重,具有公认的权威影响,我十分希望您能够参加这一工作,但是考虑到您已逾90高龄,我又于心不忍。”

  温总理的话让侯祥麟深为感动,他觉得自己“义不容辞”,欣然接受了总理的嘱托,91岁的他又挂帅出征了。2003年5月之后的一年里,侯祥麟带领科研人员科学地分析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的现状及供需发展趋势,提出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指导原则、战略措施和政策建议。

  2004年6月2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国务院办公会议,听取“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项目的汇报。20分钟的发言里,作为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侯祥麟抖擞精神,字斟句酌,从战略性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油气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受到温总理和与会者的赞扬。然而,就在这一天下午,与他相濡以沫、共同生活工作近半个世纪的夫人李秀珍女士不幸与世长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石油化工部副部长的侯祥麟推荐了不少年轻人公派去国外深造。侯祥麟的女儿在年龄和其他方面都符合条件,她也曾对父亲流露过想法。凭侯祥麟在美国的威望,成全女儿的愿望不在话下。可他推荐了一批又一批,唯独对自己的女儿的要求“不理不睬”。当时的秘书忍不住问他。侯祥麟严肃地说:“自己的女儿,要靠她们自己去奋斗。如果我写条子,对她们没好处。”

  侯祥麟不管遇到了什么环境,总是随遇而安,埋头工作。他任全国政协科技组副组长时,一次到地方调研,当地两个单位之间没有衔接好,当时又没有手机,侯祥麟就和秘书找到长途汽车站,挤上车颠簸了四五十公里,到了那个基层单位。那个单位的领导见到侯祥麟后非常不好意思,不知道怎样道歉才好,他却一笑了之。

  没有节假日和“八小时”概念

  当侯老知道要宣传他的事迹后,亲自打电话给中国工程院领导,诚恳地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还是不要宣传了。”当得知这是四个单位党组的决定后,他觉得讲一讲他的人生经历,对于后人或许有一些启示,于是他亲自写了一页纸,讲述了他在科研上不成功的事情,来提醒大家宣传要实事求是。

  在侯老的工作日程里,是没有节假日和“八小时”概念的。他的女儿说:“从我记事以来,就没见过父亲在晚上12点以前睡觉。”最近,有年轻同志问侯老:“怎样才能成为科学家?”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每天只工作八小时,当不了科学家。”

  尽管侯老已90多岁高龄了,可他还经常来办公室上班,有一位70多岁的老部长感慨地说:“每当我看到这位90多岁的老科学家去上班的背影,就对自己说,你还小呢,还得做更多的工作啊!”

  百万家产捐给家乡教育事业

  上世纪80年代初,汕头老家传来消息,由于落实政策,政府准备归还他们祖先留下的大片祖屋、花园等房产。按估算,这笔家产折合成人民币有上百万元。老家的侄辈、侄孙辈都非常兴奋,跑到北京请求侯老这位大家长签字,以期收回这笔祖产。但侯老却决定,把这些房产全部捐给地方政府办教育事业,他对远道而来的亲戚们耐心地做说服工作:现在国家困难很大,家乡学校的条件也差,咱们把这些房产捐了办学校,为教育事业出把力吧。百万家产,说捐就捐———侯祥麟捐得心安理得。

  1986年,他把所获得的“马太依国际奖”的两万多美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国家。不久,他又把所获得的“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奖金捐出50万元,成立了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的侯祥麟基金会,用以培养高层次人才。

  作为中科院学部委员,侯老在上世纪50年代每月就享受国家提供的100元补助金,他却把这些钱都交了党费,一次就曾交过8000多元。文革后单位给他补发了工资,侯老也全部缴纳了党费。那时候一名普通干部的月工资才几十元!

  侯老是著名科学家,是科技界的名人,经常会有人来请他主编和参编一些书刊。侯老对自己约法三章,只有亲自编写的,才会同意署上自己的“大名”,否则决不让别人挂上自己的名字。

  侯老语气平静地回首自己的一生:“我和祖国一起走过20世纪几乎全部的历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今天的祖国感到骄傲;作为一个有着60多年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自己的政治信仰从未动摇;作为一个新中国的科学家,我对科学技术的力量从不怀疑,我为自己所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感到欣慰。”侯老的一生,正是对“海纳百川,自强不息”汕头精神的最好实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