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可爱莆仙戏 风流世代传(朝花夕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2:04 人民网-华东新闻

  

可爱莆仙戏 风流世代传(朝花夕拾)
莆仙戏剧照。

  资料图片

  2005年12月初,一件萦绕在福建省莆田市莆仙戏艺人心头许久的事———莆仙戏脸谱图谱保护工作,终于有了着落。在年逾八旬的莆仙戏老艺人吴玉仁提供的225副莆仙戏脸谱

基础上,《莆仙戏脸谱图集》终于完成。

  莆仙戏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2005年7月底,莆田市正式向文化部申报莆仙戏为“国家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以来,仙游县筹措资金30多万元,征集、收购民间演出剧本手抄本、曲谱和音乐资料1500多份;将传统剧目、音乐曲牌和老艺人的现场表演通过录像制作成VCD;设立莆仙戏表演中专班,培养莆仙戏后备人才……

  一场抢救和保护莆仙戏艺术遗产的活动,在当地迅速展开。

  “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

  “可爱莆仙剧,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魂断团圆后,神移笑语前。春光芳草碧,莺啭艳阳天。”这一首五言律诗,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老舍于1962年3月在福州看了仙游县鲤声剧团演出《春草闯堂》后撰写的。40个字,精确地概括了莆仙戏的风韵和古老特质。

  莆仙戏是福建省莆田、仙游地域文化的积淀与结晶,素以“宋元南戏活化石”和“南戏遗响”著称。莆仙戏原名兴化戏,现有传统保留剧目5000多个,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古老剧目。现有曲牌1000多个。音乐歌舞“集盛唐古曲之精英,留霓裳羽衣之遗响,采宫廷教坊之荟萃,取山村田野之歌调”。表演程式糅合杂剧和民间傀儡戏(木偶戏)精华,行当脚色承袭南戏规制,其生、旦、靓妆(净)、末、丑、贴、外等七个行当,尤其“靓妆”一角,其源极古。

  “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这是戏剧界对莆仙戏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莆仙戏艺术创作繁荣,成果显著。其中《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新亭泪》、《秋风辞》等优秀剧目,曾六度晋京献演,誉满京华。1960年,鲤声剧团还到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团圆之后》电影。

  1985年,周长斌的新编历史剧《秋风辞》,获全国剧本一等奖、曹禺剧本奖,享誉一时。

  1998年10月,莆仙戏鲤声剧团应“台湾文化中心”之邀,赴台进行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演出活动,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价评。

  目前,莆田市有莆仙戏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122个,全市莆仙戏演职人员达3500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年演出2.5万多场,吸引观众1500多万人次。百团莆仙戏,常年春意闹,成为一支活跃在城乡的文化主力军,并推动莆仙戏发展成为一大文化产业。

  古老戏曲走上“网络舞台”

  莆仙戏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为了避免这一古老剧种的失传,福建省一直致力于该剧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2004年1月3日,福建省莆仙戏剧院在莆田市正式挂牌成立。该剧院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55亩,为多功能的综合性剧院,设有院部、研究中心、创作中心、艺术中心、莆仙戏音乐厅、莆仙戏表演厅和两个演出团等。

  福建艺术学校莆田市戏曲班成立于1978年。2004年3月,福建省教育厅批准莆田戏校设立莆仙戏大专班,实行5年大专教育。

  莆仙戏还被搬上了“网络舞台”,轻轻点击鼠标,就能一饱眼福,欣赏到优雅动听、韵味十足的莆仙戏剧。现在,海外乡亲已把莆仙戏“网络舞台”当作联系乡情乡谊的纽带。

  《华东新闻》(2005年12月16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