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落实科学发展观 描绘江西新蓝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08:10 大江网-江西日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描绘江西新蓝图
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会上讲话。本报记者周霖摄

  

落实科学发展观描绘江西新蓝图
聆听讲话。本报记者周霖摄

  “十五”的成功之道,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十五”时期,是我省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也是资金投入最多、招商引资最多、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最多,积聚了巨大发展能量和后劲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江西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发展变化,关键在于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观念变了,眼界宽了,自信心更强了,加快发展、实现崛起、富民兴赣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追求;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切实以发展为重、以富民为先,坚持不争论、不折腾、不分神,倍加珍惜机遇,抓住用好机遇,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发展路子;关键在于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在困难多、矛盾多、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以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任劳任怨做工作,兢兢业业创事业,默默无闻作奉献,为促进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全社会各方面、各界人士与江西的发展振兴同呼吸、共命运,心齐劲足、气顺人和,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众志成城促崛起的强大合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五”计划即将结束之时,九江地区发生了近百年未遇的中强度地震,大量房屋被损坏,二十多万人留宿在外,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巨大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内外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灾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展示了在严重自然灾害面前不气馁,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这些既是我们在“十五”时期的成功之道,也是实现“十一五”新发展的动力之源。

  大力推进“五化”,建设“三个江西”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要求。其要点就是,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大力推进“五化”,即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进程,建设“三个江西”,即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层次,增强全省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总体要求,既体现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体现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既体现了与全国发展战略的衔接,又体现了立足江西实际的原则,最本质的是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再共同奋斗5年,江西面貌将发生更大变化

  “十五”期间,我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十一五”确定的发展速度是年均11%,也就是说只要保持这个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全省人民再共同奋斗5年,江西的面貌将会发生一个更大的变化,一是经济实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两个翻番”。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可达到8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2000美元,比2005年再翻一番;财政收入超过800亿元,比2005年再翻一番。二是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到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将由2005年的18.9∶47.4∶33.7调整到13∶52∶3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层次上升。三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将根本改观,到2010年,全省将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000公里。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森林覆盖率将达到63%。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600元。

  我们耽误不得,失误不起

  “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朝着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发展,兄弟省的发展步伐也都很快。近几年,特别是中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各省的发展都在加油提速,势头迅猛。现在,中部各省都提出了未来五年发展的更高目标。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是中部地区发展的一个大态势。我们耽误不得,失误不起。

  要崛起就要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追赶,更不可能超越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说,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拥有的知识产权多,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必须努力形成一个包括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开放创新在内的创新体系。观念创新,就是要有崇尚知识、开拓进取的积极价值取向,包容另类观念,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科技创新,就是要始终保持某种原创性,取得和占有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制度创新,就是要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多元科技力量,不仅能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而且能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开放创新,就是要加强与国内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利用好全球优质的科技资源和优秀的科技人才,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也许有的同志会说,目前江西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到谈自主创新的时候,这是一种误解。自主创新固然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但它的核心要素是知识、是智力。纵观古今中外,要崛起就要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追赶,更不可能超越。

  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是篇大文章

  我省是国内外钨和稀土金属的主产区之一,冶炼和深加工潜力也非常大。省稀土钨业集团公司通过技改、发展深加工和重组扩张等措施,今年的销售额在去年1亿多元的基础上净增10亿元。修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通过与中国五矿集团合作,整合11家民营企业,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进行白钨精矿的深加工,改变了整合前卖钨矿砂的粗放生产状态,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该矿今年上交税收就达1.5亿元,县财政收入可突破3亿元。钨业公司与修水县的快速发展变化,对于钨矿储量占全国20.7%的江西来说,启示是深刻的。目前我省钨和稀土加工还是以初级产品为主,如何利用好我们的矿产资源优势,发展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是篇大文章。

  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时机更加成熟

  微软和中兴软件已进入我省,英特尔、IBM、联想和华为等国内外著名大公司也陆续来我省商谈合作事宜。我们曾提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应当说现在这个时机更加成熟了。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内外优势企业的合作和引进,推动信息设备元件制造业和软件外包服务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培育商业文化、弘扬创业文化,激活全民创业的激情

  自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作出全民创业、富民兴赣的决定后,全省反响强烈。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7至11月,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增长32.74%和16.26%,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这说明,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创业潜力,关键在于做好工作。浙江资源匮乏,何以成为经济大省,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浙江人的商业精神与创业文化积淀在血液中,一旦有阳光雨露,这种精神和文化基因就会迸发出来,转化为生机勃勃的全民创业实践。浙江的发展历程表明,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没有繁荣的文化,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我们要始终抓住培育商业文化、弘扬创业文化这个根本,激活全民创业的激情。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使更多创新创业者获得施展才华的平台。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导向,推进创新创业型企业、创新创业型城市、创新创业型社会建设,努力使江西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和创新创业者的栖息地。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要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把物质鼓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建立科技人员的报酬与贡献相对称的激励制度,给创新创业者应有的尊重和回报,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和引进的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变人才流动为智力流动,吸引更多的高水平的人才和智力为江西的科技创新服务。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事业论英雄,以工作实绩看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决不能让那些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人吃亏,也决不能让那些追名逐利、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人得势。

  构建江西的城市群,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形成了实力强大的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这些年来,我省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显著变化。但总体而言,我省城市群不发达,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十一五”时期,我们不仅需要通过产业的集聚继续推进城镇化,做优做强中心城市,也需要逐步创造条件构建江西的城市群,努力实现城市规模和结构层次的新跨越,提升我省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急于求成,不搞形式主义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探索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近些年来,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负担,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民收入增加,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盖房的又一次热潮。但是村镇建设无序、建房杂乱散、住房反复拆建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不利于农村的长期发展。同时,农村地域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文化风俗传统都有差异。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搞好村镇建设改造规划,包括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如何体现农村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等等,都要有长远考虑,防止走弯路。

  怀着深厚感情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要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越积越多,使群众的不满和失望情绪越来越大,就有可能使矛盾在积累中激化。对群众反映的有关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统筹兼顾、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政策的出台要瞻前顾后,广泛听取意见,注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平衡各群体的利益。去年5月,省委办公厅运用现代电子邮件与手机短信息开通了“民声通道”,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督促有关方面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了不少矛盾,社会反响很好。现在市、县也开通了“民声通道”,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要加强与信访等部门的密切配合,进一步增强“民声通道”的知名度和公信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用制度约束各种“不作为”和“胡作为”

  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政务环境是发展环境中最核心的内容。要着眼于政务环境的长效建设和经常性建设,着力建设“效率政府”,加强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协调配合,减少推诿扯皮,强化公务员的规范、高效服务理念;着力建设“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用制度约束各种“不作为”和“胡作为”。

  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服务基层发展放在首位

  目前我省引进外资总量的60%在县一级。保持和增强基层发展的活力,是江西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服务基层发展放在首位,尤其要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要求,为基层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搭建更大的舞台,提供更多的综合配套服务和更宽松的环境。

  以宽广的视野胸怀全局,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全局,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

  各级党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主要是谋全局、抓大事、把方向。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各方面处于深刻变化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越来越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全局意识,善于把握全局,精心谋划全局,自觉服从全局。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地方和部门的同志学习不够、视野不开阔,对全局的情况了解不多,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分析不够,以封闭的思维思考和研究本地本部门发展问题,这是不行的。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己知彼,才能掌握主动;有机遇也有挑战,只有以宽广的视野胸怀全局,以辩证的观点分析全局,以战略的思维谋划全局,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推动一个地方和部门的发展。

  提高执行力,把“谋”与“干”融为一体

  执行力是实施发展战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对企业来说,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执行力就意味着竞争力和发展力。同样,对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发展来说,我们既要善于把握和谋划全局,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更要有实现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执行力。我们有些地方和单位也不乏好的发展思路,为什么工作起色不大?主要出在操作上,出在破解难题的能力不强上。提高执行力,是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把“谋”与“干”融为一体,善于做好“结合”文章,把中央的精神与江西的实际结合起来,把上级的要求与群众的愿望结合起来,使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更加符合实际;要强化统筹协调,充分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正确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要增强破解难题的本领,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实现新突破,一波一波地将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有一句话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多少年来、多少地方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团结紧则事业兴;内耗多必事业衰。这几年,全省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琢磨事的多了,琢磨人的少了。这一深刻变化,正是推动新世纪以来江西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百倍珍惜、全力维护全省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有一句话说得好,“天高不如思想,海阔不如胸怀”。历史上,凡成就大事业者都有宽广的胸怀。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更要有广阔的胸怀,容得了人、容得了事,听得进不同声音,善于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合作共事,对不顺心的事应拿得起、放得下,不被它扰乱心智。讲党性、讲原则,是团结的基础。如果讲人情、讲关系,搞“圈内圈外”,不仅搞不好团结,而且会败坏党风、带坏队伍。这是班子团结的大忌,必须坚决防止和克服。

  政治上清醒、精神上高尚、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

  现在,社会利益关系很复杂,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处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身处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身处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哪些是正当的利益,哪些是不正当的利益,哪些是党的纪律、国家法律所容许的,哪些是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不容许的,一定要分清楚,否则,很容易栽跟头。领导干部与腐败分子之间,并没有天然屏障,稍有放松、懈怠,就有可能滑向腐败的深坑。要始终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在工作中坚守拒腐防变的防线,在生活中把住拒腐防变的关口,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精神上高尚、工作上勤奋、作风上朴素、生活上廉洁。(本报记者朱雪军整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