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郭敬明韩寒与鲁迅巴金并列可为谈资不要当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0:05 大洋网-广州日报

  本报记者刘平清、毕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学展———《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风采展》暨《走近茅盾文学奖展》今日将在广州艺博院拉开帷幕。昨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陈建功为此专程赶赴广州,并将在文学展开幕式后,于今天下午作公众讲演。昨日下午,刚下飞机的陈建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这次到广州讲演的主题是《文学面对的问题》。在早已失去轰动效应,日益被边缘化后,文学面临哪些问题呢?

  陈建功:因为文化消费领域的扩充,也因为影视、网络、媒体的冲击,文学似乎“失去了轰动效应”,甚至被边缘化了,但也应该看到,实际上,文学仍然在文艺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下影视作品,成功者大多以文学原著为蓝本,比如最近走红的电视剧《历史的天空》、《亮剑》,以及即将开机的《张居正》等等,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原创。当然,文学也的确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是作家队伍建设问题,在喧嚣与骚动的时代,作家如何保持自己价值观道德观方面的定力,又如何以新的投入的姿态面对纷繁的社会生活,保持情感资源的丰沛?在自我得到尊重与张扬,创作个性得到鼓励的时代,如何与“大我”,与最广大的民众实现情感的沟通,负起世道人心的责任?在大众文化和纯文学并存且大众文化更为活跃的时代,作家如何选择自己的定位?在外来文化蜂拥而来的时候,如何吸收与借鉴,建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方式文学有存在的基础

  记者:此前,在对北京部分大中学生阅读调查表明,他们对“喜欢的作家”的回答,排在前十名的,既有鲁迅、巴金这样的文学大师,也有郭敬明、韩寒等“80后”的作家。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建功:任何文学作品,最终的评价属于历史,因此我对任何的排行榜都不甚关心。当然,排行榜上,谁和谁并列了,谁和谁被冷落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可以引为谈资。但不要太当真。我相信郭敬明和韩寒,两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人,也不会在意这些,更不会忘乎所以。

  记者:网络、博客的盛行,对传统文学创作是一种颠覆。在此情况下,传统文学创作怎么办?

  陈建功:网络文学是正在兴起的文学样式,应该说,它为传统方式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其语言的灵动、跳跃、简洁,篇幅的短小,个性的张扬,都更适合当代读者的欣赏心理。从这个角度来说,说它造成对传统文学的“冲击”或“颠覆”都未尝不可。但“颠覆”是耳目一新;“颠覆”又不是消灭。传统方式的文学也有自己的优长,也有自己的读者,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和基础。因此我认为第一是不必妄自菲薄;第二是吸收借鉴,开创自己的新境界。

  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浮躁

  记者:近年来中国几乎每年都推出1000部长篇小说,但同时社会仍然在抱怨,中国文坛太浮躁,没有什么扛鼎之作。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陈建功:文坛浮躁是事实,但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浮躁。比如张洁,12年写就一部《无字》;熊召政潜心多年,写出了《张居正》;还有宗璞,70多岁了,眼睛已近失明,几乎是靠口述完成了《南渡记》。再往前,还有唐浩明,已经是研究曾国藩的专家了,编了《曾国藩全集》和《曾国藩家书》,因此此后推出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之作。缺乏扛鼎之作,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以为,作家们应更重视情感资源的开发和积累,更注重向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借鉴,更自觉地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融会海外先进文化的优长……

  记者:可否向读者推荐或评点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佳作?

  陈建功:值得一读的佳作还是不少的。除了前面所列,还有不少中篇小说值得一读,如毕飞宇的《青衣》、《玉米》,陈应松的《豹子的最后舞蹈》、《松鸦为什么鸣叫》等等。广东作家魏微的一个短篇《大老郑的女人》,我也很欣赏。写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变的人情关系和道德评价,充满了对人关心与宽容的暖意。

  陈建功简介

  1949年出生,1968年高中毕业后,做煤炭工十年,其间开始文学创作。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先后两次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陈建功以小说、散文、影视剧本创作见长。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迷乱的星空》、中短篇小说集《陈建功小说选》、《丹凤眼》、中篇小说《鬈毛》等,创作的电视剧本有《皇城根》、《青春之歌》等。

  陈建功现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