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寄宿学校相识结下深厚友情 别兰一家惦记中国“大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2:20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刘涧南 本报首席记者 于鸿斌

  早在11月份,太阳岛雪博会在俄罗斯寻找“太阳使者”的消息就已经刊登在哈巴罗夫斯克市的《哈巴新闻报》上,一位叫瓦列里的15岁俄罗斯少年和他的母亲别兰女士非常兴奋,他们马上找到了报社,介绍自己家和中国的历史渊源,“外曾祖父曾经到过哈尔滨,外曾祖父的儿子———我的外公也是一位老红军,参加过解放中国东北的战斗。”

  寻访团一到哈巴罗夫斯克,就约好时间采访了瓦列里·别兰和他的妈妈纳塔利亚·别兰。

  小瓦列里:我要去看看中国

  要说别兰一家,还真的和中国渊源深厚。小瓦列里的外曾祖父曾到过中国的哈尔滨。在别兰女士拿出的照片上,老别兰穿着一身看上去十分烦琐的军装,留着夸张的八字胡,胸前佩戴着一枚黑色的“铁十字勋章”。那时有很多俄罗斯军人成了日本的战俘,后来被释放后,大部分都留在了中国,还有一些人辗转回到俄罗斯或是澳大利亚等地。

  别兰女士拿出的第二张照片摄于1930年,在哈巴罗夫斯克拍摄,照片上的五个孩子是别兰的母亲和兄妹们,两位年长的兄弟中的一位后来参加了红军,参加了解放哈尔滨的战斗。可惜的是,就在11月底的时候,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小瓦列里说:“我外公说,我们一家和中国有一段渊源,他本人就是在哈尔滨出生,后来又参加红军,与日军作战,最后回到哈尔滨。与中国哈尔滨的寻访团见上一面,是他的一个愿望。他年纪大了,不一定能再到哈尔滨看看了,但能和哈尔滨来的朋友谈一谈也就足够了。可惜这个愿望竟然没有实现。”

  看得出,对于太阳使者寻访团的活动,小瓦列里非常兴奋。当初妈妈别兰女士对此似乎并不积极,小瓦列里急了,他就对妈妈说:“咱们家不是好几代人都和中国有联系吗?咱们应该赶快给编辑部写信。”妈妈说,不知道写些什么,小瓦列里说,我来念,妈妈写。“我想到哈尔滨寻找亲人生活的痕迹,如果能找到档案,那就更完美了。不然的话,家族的历史就会有缺憾,这对我们后代而言,等于失去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小瓦列里说,他想去哈尔滨,然而妈妈别兰女士、别兰女士的妈妈和瓦列里组成的三口之家,经济十分窘迫,几张到哈尔滨的飞机票恐怕是他们永远都难以实现的奢望。

  别兰女士:很想见见中国朋友

  1958年出生在哈巴的别兰女士,最早在幼儿园做保育员,后来在军队服役24年,如今已经退休在家,专心伺候妈妈和儿子。

  别兰女士还回忆起有关自己的一个小故事。七八岁的时候,她在一所有中国学生的学校读书,学校提供寄宿服务。别兰和一位“大眼睛”的中国女孩住对床,看到别兰每天早起总是自己叠被,“大眼睛”也学着做。等到周末回到学校时,别兰感到“大眼睛”对自己多了许多好感,原来,“大眼睛”的变化令父母惊讶又欣慰。

  还有一次,同学们一起吃饭,别兰正在低头祈祷,睁开眼睛后,发现自己的菜汤已经被“大眼睛”喝光了,“大眼睛”自己的汤碗也见了底儿。别兰不仅没有告诉老师,还把“大眼睛”的举动当成了示好的意思。打那儿以后,“大眼睛”总是塞给别兰软糖,两个孩子慢慢地成了分不开的好朋友。

  如果有机会去哈尔滨,去找“大眼睛”成了别兰一家的心愿。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