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咖啡》智慧:平衡你的工作与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2:51 人民网

  工作与生活失衡,不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他们的公司来说,都是不健康的,都将成为受害者。

  要做的绝不是某个大变革,而是很多细微的调整。要实现的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成就,而是让你的员工生活和工作更愉快、更有成就感。

  不停下来,就不可能获得改变。机会近在咫尺,却没办法看到。每个人都应该停下脚步,把握机会。只要抛开无谓的忙碌,稍作停留,就能获得。

  人们是不会因为单件工作而感到压力的,即便有突发事件也不会。制造压力的元凶往往是接踵而来的、无休无止的一连串事情。

  沟通可以算得上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了。只有自己的意思被对方准确理解,才能算是成功的沟通。

  对于经理和执行官来说,从中午11点到下午2点工作效率并不高,何不休息一下?

  有时候,一件小事就可以带给别人天大的惊喜。

  让一个部门或整个公司陷入困境的,并不是什么可怕的大问题,而通常是很多小问题聚集起来造成的。

  如果人们整天只想着工作,只为了工作而活着的话,很容易就会失去人生的理想,前进的目标。

  每个员工寻找、并帮助他们抓住改变的机会,然后教会具体如何去做,且无条件地支持他们的需求,使更多的人拥有机会。

  最大的挑战是持之以恒地将这些道理付诸实践,循序渐进地改善你身边的一切。

  如果能在工作中找到快乐的人是个领导者的话,他的自信心就会感染下属,使整个集体张驰有度,充满活力。

  停下来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改变对周围人和事的漠不关心。

  如果人们整天埋头苦干,自然不会注意身边发生的事件,他们也就失去了对事情的判断和认知。

  停留的时间,也就是没有用于工作的时间,实际上更能带来效益。

  能够进行公开讨论的工作项目越多,大家停留在一己之见上的时间就会越少。

  要有意识地从自己原先所关注的事情里抽身而出,这样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工作与生活平衡是最值得鼓励的事情。

  疲于工作又疲于生活,为了尽快赶上工作进度,就会恶性循环地将休息时间全部用于工作,而对身边的一切关注得越来越少,听之任之,甚至对它们熟视无睹。

  停下来,意味着要反复持续地提醒自己,不要再一味地埋头工作。

  通往智慧的路,应该从收集数据与信息开始,从中获取知识,最后积累而成智慧。然而,大多数人终日为数据和信息所累,很难进入到知识阶段。

  一个人埋头苦干的时间越长,就越感到寂寞,并且工作也会越来越孤立。这样的寂寞还会波及个人生活。

  其实只要做些微小的改变,类似的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当你停下脚步观察它,然后再去做,你就会具备解决它的能力。

  说出‘谢谢你’这三个字是很重要的,要在每一天都向你身边的人表示感谢。这可以使气氛变得融洽起来。

  一个细微的变化,就可以奇迹般地改善现状。

  停下来并不是一个始终不变的状态,既可以停一分钟,也可以停一天,这个时长与关注的行为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要看到了需要看到的东西就足够了。

  驻足、关注、理解得越频繁,感知力就会越来越强,而花费的时间则会越来越少。

  每天都抓狂似地要把尽可能多的事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就不得不牺牲质量,结果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停下脚步,理性地观察分析周围的情况。驻足可以使你平静而从容地看到问题的全局。也唯有如此,问题才会呈现出它本来的面目。

  只要你停下脚步,认真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你就会发现有太多的人值得自己去感谢,而当你对他们说出‘谢谢’时,你的生活一定能变得更加美好。

  对于一个公司的大环境来说,自治度越高,挑战越大,员工就会越满意。当然,薪水也会越来越多。

  最重要的是,停下来之后,要去做什么。可以看一看身边的人在做什么,听一听他们在说什么。

  如果每天面对的全部是手头的工作,眼界就会越来越狭小。

  想要找到它,就必须先停下来,然后驻足观察,用心聆听。

  给同事们停下来的机会,他们就能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

  只有当人们做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他们才可能在工作中更出色。

  在驻足、关注、理解、改善之后,需要将它们持之以恒地执行下去,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在童年时就已学会的道谢,长大后竟把它忘了。也许,我们真的太忙了,忙得把一切都忘了。

  只有员工懂得了分享的意义,公司大环境才会得到改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