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中国"论坛:企业责任竞争力与公共责任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5:00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起工厂的意外足以影响到周边数万居民的生态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关系着所有员工家庭的命运,企业承担起对利益相关者应有的责任应成为中国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之一。“新闻中国”十一月论坛邀请相关部门、学者、企业和NGO代表多角度探讨当前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之道……

  姚洋: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企业责任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基本上已经接近尾声,社会转型还在进行中,要在市场机制条件下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机制。

  在中国固有的二元社会结构和劳动力基本上无限供给条件下,现在劳动力的谈判地位极为低下,要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变得非常困难。过低的劳工标准将会影响中国的出口,因为发达国家消费者反对的声音会迫使像沃尔玛这样的大公司不来进行采购。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就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现在将社会责任纳入我们企业的竞争战略的时机已经到来。

  一个社会必须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让企业不是利用社会参与去获得个人或者个别企业的好处,而是有益于整个社会。企业要担当起社会捐助、税收方面的责任,我们的一些公共管理机制也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慈善捐助免税的问题,社会需要激励企业更多地参与社会的救助与建设。

  张峻峰:从历史演进看企业社会责任

  从历史上看,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兴起和发展,和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变革和进步紧密相关,有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企业社会责任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课题。中国劳动密集型的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较多,但是就业歧视问题和工资上的不平等在很多外资企业也非常常见,即便在欧盟国家内部也只有10%的企业承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次行动是1790年英国消费者抵制东印度公司使用奴隶劳动生产的糖,在美国,早在1924年有学者就提出社会责任的概念,但在工业化国家整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责任一直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只是在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开始以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使得一部分人的就业岗位受到冲击,才使得问题的严重性在工业化国家凸显了。历史的演变说明在任何一个社会充分认识这个问题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并行于法律系统之外的行为准则。国际标准化组织刚刚确定下来以ISO26000作为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国际代码,他们强调第一,这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以自愿为基础是一个前提。第二,ISO26000标准是不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一个标准,目前这个阶段,应该是培训和宣传重于认证;第三,ISO26000标准不作为管理体系的一个标准。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该有个公平的经济环境,由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人共同分担责任。现在一些国外公司一方面对中国出口企业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拼命压低采购价格,拼命缩短交货时间,使得当地企业根本没有办法承担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这在发展中国家目前非常常见。国际劳工组织提出过“体面的工作”,现在如果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应该给他们一个体面的价格,“体面的价格”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条件。

  丁元竹:责任意识是成熟社会的基本价值

  最近几年中国讨论企业社会责任跟整个经济全球化不无关系。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下,每个参与国都要不断地调整内部机制,于是一系列的社会责任问题、价格机制问题、货币机制问题都需要重新考虑。企业关注社会责任,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进行内部机制调整的一个结果。

  中国自身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也对企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比如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都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环保的责任,从所在地区或社区的角度考虑环境问题。在企业社会捐赠方面现在也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经济关系中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都还不能有效地达到分配公平,于是社会出现呼吁三次分配,或者叫做慈善事业的发展。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大家才开始重视社会责任问题。

  一个成熟和谐的社会应该有三个基本的价值来支持:第一就是责任,第二就是机会,第三就是大家能够一起共同工作。只有每个人真正对自己的心灵、自己的行为,每个企业对自己的行为有约束,成为一个硬道理的时候,企业社会责任才有可能真正形成。

  贾峰:社会责任的法律延伸

  未来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是责任标准不一定是法律,却可能比法律还要重要,还要严格。很多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往往在一定社会公众意愿的推动下,很快会演变成为一个法律,而这个法律可能还会随着意愿的增强,标准会越来越高。比如一个企业工厂内部已经符合了劳工和环保的条件,但是现在还要求企业责任的延伸,在法律上这种责任延伸已经体现出来。大批量的手机更新换代对环境是不利的影响,现在欧盟的法律就要求IT和家电产品的生产者应该对最终的垃圾处置包括使用过的产品回收承担法律责任。当这个标准提高到回收旧产品的费用和卖出新产品的利润达到一定平衡的时候,就会发现制造商开始强调的不是产品的配置更新、升级换代,而是产品的经久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立法可能在社会责任的推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从社会责任到法律责任,从一种倡导变成一种实质性的约束。

  郭军:对社会责任问题的健全态度

  企业社会责任有法律层面的底线,也有道德层面的问题,现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有四种态度。

  第一,希望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觉接受责任的要求,这恐怕是一种“神话”,是乐观主义的想法。企业社会责任本身是商业竞争下形成的运动,只是非常幸运的吻合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企业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肯定要有所牺牲,这恐怕不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自觉认识,需要我们施加一点压力去推动它。如果说资本家不愿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那么企业家一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第二,有些企业非常担心社会责任,想抵制社会责任的要求,这样做第一是不明智,第二是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不吻合,第三在商业层面上也抵制不了,企业如果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就拿不到国际订单。

  第三,从整个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来看,用自己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还不可能够完全替代国际标准。

  第四,强调社会责任标准就是国际贸易规则,也绝对是一句“假话”。企业之所以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舒缓世界范围的贸易竞争压力,但ISO出台社会责任标准不是为了制定一个国际贸易的技术认证标准,而是从企业发展的理念、从社会进步的方向进行一种倡导,是一种指引性的标准。

  中国在参加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时应当明确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要公平分担,强调南北平衡,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共同推动这个事情,不能让责任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企业被限制和攻击的“软肋”。

  邓国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需要NGO的力量

  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公共领域受到市场力量的侵害越来越大。因为企业不会自愿去承担责任,大部分的企业是被动的,是非自愿的过程。并且有时候企业会跟政府合谋,特别是跟一些基层政府合谋。所以,为了保持公共领域不受侵害,仅靠政府、媒体来承担责任还不够,还需要NGO的作用。

  从西方的历史看来,NGO的作用有两个层面:一是“增加压力”,成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压力集团。二是“增强吸引力”,为企业尽社会责任提供平台。中国的NGO要发挥作用,一是要发展网络自下而上真正起作用,另外是要跟消费者结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志乐:公司责任是企业的“软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带来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的改变,国际企业把“公司责任”视为一种竞争力,称之为“软竞争力”。

  “公司责任”包括三个层面:股东责任、社会责任与环境责任。首先,作为一个企业来讲,股东责任仍然是他最重要的、不可回避和弱化的责任。其次,社会责任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捐赠,社会责任实际上包括对内诸如对员工的安全、健康、福利等等的责任,对外诸如对社区、客户,甚至当地政府、供应商等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再次,环境责任包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等等。很多跨国公司把这三方面称之为“三重底线”。

  强调公司责任可以提高品牌和声誉;在人力资源、财务表现、融资方面,可以获得更多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与当地公众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总之,能够吸纳更有价值的资源整合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

  因此,在现代工商文明发展的新时期,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硬件竞争上升到软件竞争,理念以及道德水准成为企业制胜不可获缺的一种“软竞争力”。中国企业应该以负责任的全球公司的形象来参与全球竞争。

  郭沛源:金融行业与企业社会责任

  在金融行业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能够得到其他行业得不到的收益。如果从金融系统着手,调控资源向可持续发展方向配置,那么企业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就会少很多,我们经济增长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我们经济发展的很多成本没有被内部化,而是被外部化了。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并没有遭遇到成本的约束。因此,约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首先应当确立企业才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与主角。目前在国外就有很多基金产品来调节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行为,这些做法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