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侯祥麟乡梓情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6日16:4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少小离家仍嗜喝工夫茶,晚餐白米粥配橄榄菜咸菜……

  侯祥麟乡梓情深

  本报讯记者曾漫路、陈史报道:昨天傍晚,刚刚抵汕的“侯祥麟先进事迹报告团”立刻被汕头媒体的记者“逮住”了,对于家乡人民的骄傲———侯祥麟,大家实在希望从报

告团成员,这些与侯老共同工作过的亲密战友口里听到他老人家点滴的事。

  踏上科学泰斗的故土,报告团成员激动万分,他们也愿意将侯老的事迹通过媒体传递给侯老家乡的父老乡亲。晚上八点正,在迎宾馆的小会议室,记者招待会召开了。

  秘书眼中的侯祥麟——订家乡报纸关注汕头发展

  张继光,作为曾经在侯老身边工作过11年的秘书,3次陪同侯老来过汕头,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机关行政事务中心副主任。记者向他提问:“您在侯老身边工作过多年,侯老对家乡感情很深,请您介绍几件具体的事例。”

  张继光说,侯老是党的高级干部、科学家,又是老党员,但他为人谦虚、热情,工作起来忘我投入。侯老十分关心汕头经济的发展,他的家里专门订阅了一份《汕头日报》,每期他都认真阅读,还把重要的文章摘编下来,作为资料保存。侯老在中央批准成立汕头经济特区后,应汕头市委市政府的聘请担任了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3次来汕参加顾问委员会会议,还到工厂、学校参观,他对汕头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侯老尽管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但他一生保留了潮汕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喝的是家乡的工夫茶,吃饭非常简单,晚饭通常就是家乡的大米粥和一碟橄榄菜、咸菜,并没有其他的嗜好。

  张继光说,侯老很早就离开家乡,出外求学。他去美国留学临行前,专门到重庆红岩村,向董必武请示汇报工作。侯老在美国学习5年取得了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他还把自己留学时使用的英文打字机,在美国穿过的白色西服捐赠给重庆红岩村博物馆,现在还摆放在那里。

  年轻科学家眼中的侯祥麟——报国情怀堪称知识分子的典范

  赵文智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记者向他提问:您参与过侯老主持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此过程中侯老有哪些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文智说:“侯老可说是父辈科学家,1958年侯老担任石油科学研究院的副院长,我才刚出生。2003年根据温总理的安排,侯老主持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我有幸参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课题完成得很成功。侯老是一个令人仰慕的科学家,我常常问自己,侯老打动人的究竟是什么?一个普通人,在他90多岁的时候,早该是‘儿孙绕膝下,颐养乐天年’了,而侯老却还在为国家主持重大项目的研究。他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科学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报国的情怀。他是知识分子的典范,他把自己完全置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之下。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工作一丝不苟。油气供需和石油替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国家的未来,作为课题组的领头人,侯老对此把关很严。在综合报告形成的过程中,课题组提出了建立节油型社会的观点,侯老经过深思,提出改为节能型社会。

  侯老是具有战略眼光的科学家,思维敏捷,站位很高。对于我国未来原油产量的走势,侯老提出,未来我国的原油产量不宜搞得太高,而应该把稳产期尽量延长。侯老还提出,我们的课题只研究了2020年以前的保障问题,这仍然不能保证国家能源长远发展的需要,还要考虑2050年后能源发展的问题。现在,在侯老的带领下,关于‘2020至2050年超长性国家石油安全的战略研究’正在形成报告。”

  赵文智说:“侯老对青年科学家非常厚爱,课题研究过程中,温总理总共听取了3次汇报。前两次都是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汇报,最后一次,侯老坚持让我上。”为了培养年轻人,侯老又推举赵文智担任后继课题的副组长。

  院士眼中的侯祥麟——注重炼油技术自主创新

  李大东,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石化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记者问,此次到侯老的家乡做报告,有何感想?

  李大东说,作为侯老的学生,与他共同工作了多年。侯老是我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的炼油技术完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在60年代奠定基础,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5大石油生产国,炼油加工能力居世界第2位。侯老十分重视自主创新的问题,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大胆创新,以自己开发的技术为主,发展石油、石化工业。

  李大东说,这次是他第一次到汕头,感觉汕头是现代化的城市。他到侯老的家乡宣传侯老的事迹,让家乡的人民学习侯老的精神。同时参观侯老生活过的地方,对他自己也是学习的机会。

  85岁高龄的师昌绪院士原本兴致勃勃要参加昨晚的记者招待会,但考虑院士刚刚从三亚坐飞机到广州,再从广州坐飞机到汕头,旅途劳顿,身边工作人员将他好心地“拦下”了。他通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80年代他曾经到过汕头,此番感觉汕头变化很大,此次到汕头做报告,他非常高兴。

  记者招待会结束时,本报记者将刚刚新鲜出炉的《汕头特区晚报》送给报告团成员李大东院士及赵文智、张继光,看着本报精心策划的侯祥麟专版,报告团成员非常高兴,表示将把它们带回北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