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自美国的“爱心大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04: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美籍语言专家苏姗·苏古露古苏女士是沈阳市阿里发苏姗语言培训中心的创办者,作为一名外籍教师,她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中国孩子,更多的是把爱洒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中国儿童。

  1992年,年仅23岁的苏姗来到了沈阳,被“分配”到东北大学外语系任教。这位美国南方姑娘不仅很快适应了中国北方的寒冷气候,而且还很快适应了异国他乡的工作环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姗发现,学生中间有一个人英语学得异常刻苦,成绩也很棒,于是她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强化辅导和训练,希望他在英语方面能够再有所突破。经过苏姗的悉心指导和这名同学的不断努力,1996年他取得托福满分的成绩,并考入美国哈佛大学。此后,苏姗不断收到来自哈佛大学的信件,信中是最诚挚的问候和祝福,如今,这名学生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作,已是该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

  苏姗来到沈阳13年,曾先后在东北大学、河畔花园幼儿园、沈阳医学院、阿里发有限公司工作。她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英语人才。吴钧,是沈阳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4岁起就开始和苏姗学习英语,如今这个年仅8岁的小学生已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水平,并且口语非常流利,曾在2003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低年组一等奖。牛一丁、郑执、龙云天……苏姗对她在全国各类英语大赛中取得优异名次的学生如数家珍。

  苏姗在沈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美国人,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英语教得好,更多的是因为她多年来一直在异国城市里从事着伟大的慈善事业。苏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家庭,她家的成员由3个不同国度的人组成,她的丈夫马努其尔是伊朗人,他们共同生养的4个孩子和她一样是美国人,而她在沈阳收养的2个孩子是中国人。苏姗和她丈夫的相识非常有趣,1992年苏姗刚来沈阳不久,便结识了一位伊朗女留学生法拉,她们每个礼拜都要抽出两天时间结伴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陪那里的孩子们,法拉的哥哥马努也在沈阳留学,同样热心肠的小伙子不久就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后来法拉回国了,苏姗和马努就变成了最亲密的伙伴。在通往福利院的路上,马努带着苏姗,骑一辆老式摩托车来来往往风雨无阻,每一次都能带给那些身有残疾、心灵孤寂的孩子们莫大的温暖和开心。去的次数多了,无论是福利院的老师还是孩子,都把他俩当成了这个特殊家庭中的成员。日子一天天过去,骑在摩托车上往往返返的身影,已经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眼中最熟悉的一道风景。转眼到了1995年,三年的相知相契相依相伴,也使这对异域青年成了最好的朋友,天长日久,马努从前的“独身主义”终于抵挡不住如春风细雨一般的爱的滋润,一对爱心大使因偶然的相遇而必然地相爱了。1996年2月29日,两人在中国领取了他们称为“红本”的结婚证。紧接着他们从福利院收养了两个中国小女孩,大女儿叫沈友星,二女儿叫沈佳。沈佳是一名聋哑儿童,为了能让她更好地融入这个和睦的家庭,苏姗夫妇特地学了手语,方便与她日常交流。在普通的中国家庭,一个孩子往往已让全家人叫苦不迭了,而马努和苏姗却将6个孩子抚育得既健康又活泼,其辛苦可想而知。苏姗的衣着十分朴素,马努也是不沾烟酒,夫妻俩最大的乐趣就是呆在家里和孩子们共享天伦之乐。马努有时候也会给大家朗诵伊朗优美的诗歌或讲述伊朗悠远的历史。

  美丽的苏姗不仅帮助福利院的孩子们,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她还把爱洒在福利院以外更多的贫困孩子身上。从1999年起,苏姗连续三年资助沈阳三十八中学的一名贫困学生,在苏姗的帮助下,这名学生顺利地读完了初中、高中,并于2003年考上了锦州工学院。2003年9月和12月,苏姗先后在沈阳市康平县和法库县资助80名贫困学生,共计现金8000元人民币,同时还为他们购买英文词典,入冬棉衣等学习、生活用品,苏姗在寒冷的冬天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送去了春的温暖。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17日第五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