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联合国开发署代表:中国为社会公平不懈努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10: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17日电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代表马和励的文章称,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中国正在迅速进行发展模式的转变,即从过去以GDP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向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的转变。

  文章指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2月16日发表了《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报告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人民才是国家的真正财富,人民的安乐富足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这一点,与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完全一致的。

  文章还写到,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在过去的26年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高达9.4%,年人均GDP增长率高达8.1%。中国迅速的经济发展帮助2.5亿人民脱贫,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样,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的进展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在其他人类发展指标方面,如文盲率、入学率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达到可与发达国家相比的程度。目前中国没有任何一个省、自治区属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类型。改革开放以后的贫困发生率也从31%显著下降到2.8%。

  然而宏观层面的统计并不能掩盖中国所面临的潜在危险。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的受益者与落后者之间的鸿沟正逐渐拉大,这种不公平尤其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及不同人群之间表现得极为突出,在东西部之间和不同省份之间同样显著体现。

  中国在2002年出台的新发展政策中提出要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现在,全新的

科学发展观旨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以造福全体人民。“五个统筹”战略要求更好的协调和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以及国内开发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和谐发展。“五个统筹”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内涵和实质保持一致。中国政府已承诺要以千年发展目标为方向,而且这一目标也完全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不平衡问题是这份报告关注的基本问题。这里的“不平衡”主要是指公民基本权利和机遇的不平衡。在中国,这个问题凸显在地区、城乡和群体在收入、财产、就业机会、工资水平、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差别上。

  文章称,报告提出了10项具体的政策建议,呼吁中国加强关于人类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建设。其中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加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的能力。健康和社会保障是

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如果现行的改革没有带来实际效果,就会对中国改革带来很大不利。从另一方面来说,减少社会歧视、加强法制建设对于社会公正至关重要,中国必须继续努力以实现这些目标。同时,为保证全体人民都能平等地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财政、税收体系改革应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还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功能的转型并提高政府工作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保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