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达利狂想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12:52 上海青年报

  ■文/唐骋华

  达利,性格偏执、举止古怪,涂抹着匈牙利胡蜡的胡须恰似蝴蝶的触角,夸张地向两边翘起,同眉毛争夺面部空间。这个加泰罗尼亚人强调,艺术家合该如此。

  显然,那两撇试图摆脱引力的胡须,暗示了天才不安分的秉性。还在童年时期,达

利就以标新立异著称。1926年美术学院将他永久除名,做律师的父亲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实———与其说是宽容,毋宁说是绝望。普通的孩子需要一层蛋壳细致呵护,天才却视之为枷锁,渴望破壳而出,孕育在天地精灵中间。因此,天才往往忤逆长辈、背弃凡俗;也因此,天才不可复制。

  这样特立独行的处世方式,注定会招来诘难、冷嘲甚至迫害。桀骜不驯的凡·高,有生之年仅卖出过一幅画;盛气凌人的拉斐尔也只活到37岁,比他笔下少女般纯真的圣母大不了多少。莫非苦难是锻炼天才的试金石?这个残酷悖论得到反复证明,仍将延续吗?

  与前辈相比,达利的狂傲有过之而无不及。“爱因斯坦去世后,大家必然都知道世界仅存的天才就是达利。”有人问,什么是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就是我!”又有人问,只能保留一件作品,其他的都要烧掉,你做何选择?“一件也不烧!”

  达利拒绝别人强加的逻辑,秉持我行我素的风格。在《西班牙》中,西班牙女郎似隐喻的浮雕,镂刻在画面中央。阴霾的天空压低旷野,互相厮杀的人们同时构成女郎悲悯的脸庞、破碎的左手———这种“双重影像”喻示了内战的撕心裂肺。女郎弯曲的右手写实地靠着柜子,象征秘密的抽屉半开,夹着一块粗糙的垂着血红尾巴的毛巾。达利的基本功一流,每个细节都真实得无可挑剔,组合起来却呈现为一整幅的荒诞悲凉,让人想起卡夫卡。评价这种理性和荒诞的奇异交融,帕斯卡的预言或许最为妥帖:“冷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

  疯癫的达利不用担心天妒英才,聪明绝顶的他很清楚如何用惊世骇俗的才华取悦世人。他也不在乎同行对他追逐名利的质疑。是的,达利洞穿了艺术创作喻和商业炒作之间的微妙关系。临死前,达利把360亿美元的财产悉数赠与西班牙政府,让自己的一生变成了一场超现实主义游戏。

  达利更要感谢卡拉。他一生敛财无数,却唯有卡拉一个女人,乍一听简直是天方夜谭。正是卡拉,用她伟大的爱,消融这株木棉无休止燃烧的疯狂。卡拉是一炷灯芯,恰到好处地释放酒精炽热的激情,以免瞬间的绚烂终归沉寂。在达利的宗教画中,卡拉几乎都以圣母的形象出现。卡拉是达利的恋人、母亲、模特儿、经纪人,也是达利终身皈依的宗教。卡拉死后的第二年,失去上帝的达利就再也没有碰过画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