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专访:旅美华裔艺术家王昌元半世纪古筝缘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13:08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六日电 题:旅美华裔艺术家王昌元的半世纪古筝缘 中新社记者邢利宇 时隔七年再次携名曲《战台风》北京登台,即将本周六在北京音乐厅开场的“五十年追求 半世纪辉煌——旅美华裔古筝大师王昌元艺术生涯五十年音乐会”令人关注。在紧张 的排演间歇,年近六十、清癯的面容仍显得年轻的王昌元接受了本社记者的专访,谈起她半世纪创作、演奏古筝曲的艺术之路。王昌元,当代中国最具影响的著名古筝演奏家、浙派筝传人王巽之教授之女,浙江杭州人。九岁学筝,十二岁登台独奏。师从王巽之及潮州派筝家郭鹰,一九六九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先后担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乐团、中国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古筝演奏家。一九八四年赴美国肯特大学研究世界音乐并教授古筝。 “父亲现在还健在,差不多一百零五岁了。”说起父亲,王昌元感到既亲切又崇敬,“他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对中国民乐创作与传承的热忱严谨的态度和勇于创新、执着追求的精神。”回忆起儿时的训练,王昌元说,父亲对她的教授是很严格的。遇到什么问题,没有弹奏正确,一定不能通过。就是在父亲这样的精心打磨与熏陶下,王昌元系统的掌握了中国古筝的各种演奏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 学习期间,王昌元还在父亲编筝曲《林冲夜奔》时,协助他拟订指法,并首次启用双筝演奏“海青拿天鹅”。在一九六二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王昌元以出色的演奏技艺,初露锋芒。 此次在北京的演出中,王昌元创作的大型声乐作品古诗曲“琵琶行”将首次与北京的观众见面。王昌元介绍,这首曲目创作于一九七六年,是应当时中国文化部邀请来北京创作的,根据毛泽东晚年最喜爱的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而创作。可惜,毛泽东无缘听到该曲。 有媒体评论说,要将白居易此首长诗改变成能歌唱的音乐,不仅是对音乐家的考验,也是对演唱者的考验。王昌元在谱曲时较好地保持了原诗的音乐特色,音乐随着诗歌的节奏、将长诗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无声音乐变成了有声的乐章,乐曲、原诗、演唱三位一体,水乳交融,使得“此时无声胜有声”变成了“无声有声皆有情”。 在美国旅居二十一年,王昌元做的事情似乎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在海外推广中国古筝艺术。演讲、演出、示范演奏、一对一教学是推广古筝艺术的主要方式。王昌元介绍,中国民乐在大部分美国民众眼中还是一个新奇的事物,不容易被接受。“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让大家了解认识古筝、认识中国民乐。使古筝艺术在中国传承下去,在海外传播开来。”她说。 为此,王昌元在纽约成立了“纽约海外中乐团”和“王昌元筝艺术中心”。从最早的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六、七十个学生,从最早只有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小朋友学习到如今有从事音乐专业的美国人、日本人、越南人来进修,该中心成立十年,经历了坎坷发展,步入蓬勃期,至今培养学生数百人。在没有演出的时候,王昌元在该中心一周有五十多个小时一对一授课。 谈到目前国内的古筝教育,王昌元还有所忧虑,“我们现在学习古筝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是为了实用的考级,目标是考大学,而没有把古筝当作艺术去欣赏,去陶冶自己。很多家长只让孩子练习考级曲目,而舍不得让孩子来听音乐会。这种功利的缺乏艺术的熏陶的教育对孩子和古筝艺术的发展都是有害的。” 采访最后,目光清亮的王昌元热忱地表示,希望十月份开始的这场艺术人生巡回演出,为日本、深圳、北京、上海、香港及纽约等地爱好中国民乐的观众带来特别的享受和新年的祝福。(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