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孤残儿童有了温暖的家(社会公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孤残儿童有了温暖的家(社会公德)
徐鹏飞绘

  本报记者周志忠

  12月5日,银川市的唐徕渠上,溜冰的人穿梭不停。一个中年汉子推着两个孩子坐在冰车上玩耍,欢声笑语驱散了严寒。

  推冰车的中年人叫侯文,两个孩子是他从宁夏儿童福利院认养的残疾孤儿,一个叫司马好,一个叫司马俊。两个孩子都是先天唇腭裂,已经做了修补手术。3岁的司马好还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侯文想方设法多带他们出去活动锻炼,以增强他们的体质。

  今年41岁的侯文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门卫。唐徕渠畔清华园一套64平方米的小三居是他的家。说起认养残疾孤儿,他显得格外开心:“下班进门了,孩子争抢着给拿拖鞋;要作画了,孩子们这个给铺纸笔,那个摆墨盒;衣服破了个洞,俩孩子争先恐后把小手塞进去比谁能给它撑大;躺在沙发上休息了,这个在肚皮上起起落落‘坐飞机’,那个爬上爬下‘攻山头’;出去玩,不带谁都不行,不然出不去……”

  侯文1996年从部队转业,2000年开始从事保卫工作,每月收入也就在千元上下。36岁的妻子何华以前一直在外打工,为更好地照顾两个孩子,现在是专职妈妈。一家人生活并不富裕,夫妇俩不是没有孩子,14岁的女儿现在银川市二十二中念初一,今年考了全年级英语第一。从2004年4月23日开始,家中添了两个小宝贝,虽说福利院每月也给他们贴补,但如果不是爱心,很难找到什么更好的解释。问侯文为什么这么做,他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喜欢孩子”。

  有时侯文带兄弟俩去儿童福利院回访,呆不多久他俩就嚷嚷着要“回家”,他们已经把侯文家当成自己真正的家。

  在宁夏,还有一些像侯文夫妇一样主动认养孤残儿童的家庭,目前已有73户家庭寄养着145个孤残儿童。

  短评

  慈善是高尚的行为

  侯文夫妇收入水平不高,家庭负担不小,却主动认养两个孤残儿童,用他们的爱心滋润着孤残儿童的心灵。他们的品德和行为令人肃然起敬!

  有人认为,慈善仅仅是富人的事情,他们从社会获取很多,因此也应慷慨地回馈社会。这话不准确。助人为乐、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贫富关系不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村落家族的义社、义米、义塾到宗教寺院的救济贫病的善行,从政府开仓赈灾到社会的慈幼济贫,慈善义举薪火不断,世代传承。

  目前,我国的慈善事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公众慈善意识、慈善规模、慈善组织、捐赠机制、法律制度还是善款善物管理使用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欠缺之处。据统计,我国99%的企业还没有加入到慈善捐助中来,个人主动捐助慈善事业也远未形成社会风尚。

  慈善理念的核心是道德,道德是慈善的动力,慈善是高尚的行为。慈爱善心,人皆有之,只是需要去激发、去引导。爱心不分贫富,希望更多的人能像侯文夫妇一样,主动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8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