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思想的方式面对学术和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沈湘平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关于学术性与现实性的讨论颇为引人注目。事实上,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乃至整个哲学研究中更为严重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分离,而在于思想性的淡出。同时,我们还看到,解决学术性与现实性分离的出路不是简单地把两者机械相加,而在于以思想的方式面对现实和学术,以思想性对学术性和现实

性进行双重超越。韩庆祥新著《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以思想的方式面对现实和学术,力求实现学术性、现实性、思想性统一的力作。

  《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深刻而清晰的追溯,包括从文艺复兴一直到当代的西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程和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演进。其简洁的叙述、准确的把握反映出作者对于思想的穿透能力。该书第三章是全书的核心基础理论部分,作者在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内容和实现条件。作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价值规定、历史———现实规定和内容规定;人的全面发展在内容上表现为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文化、教育、以人为本等。其细致的文本梳理、完整的理论框架反映出作者对于理论突出的学术建构能力。该书的第四章则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与规律。作者分别从前资本主义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考察和分析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总结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其宏大的视角、高度的概括反映出作者对于材料突出的驾驭能力。

  《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切性。作者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市场经济建设的当代中国,认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与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重要启示”,是一种“迫切需要”、“内在诉求”和“必然要求”。在阐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理论”时,作者时时注意结合中国的当代社会现实,在对中国的当代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当代中国人的存在和发展形态。在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程过程与规律”时,作者特别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在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时,作者在对当代中国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思维方式6个方面,具体分析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现形式,全面而富于启发性。

  《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还是一部思想个性鲜明、思想创新十分突出的著作。思想性与学术性、现实性不同,但并不外在学术性和现实性。本质上,思想性是学术性与现实性良好互动与升华的结果。韩庆祥正是在结合其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社会现实洞察力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多创新思想。例如,他在分析当代中国人的存在形态与发展阶段时指出,“当代中国人的存在和发展形态是‘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能力依赖’并存……但其中‘物的依赖’呈突出状态”,因此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着眼于物的依赖,也要走出物的依赖,逐步走向能力依赖。”再如,作者对以人为本给出了独到而富有启发的分析与理解。作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方面具体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含义,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以人为本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为以人为本的历史意义在于要注重解放人和开发人,其现实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具有整合和凝聚功能的共同价值观,主要是解决各利益主体和社会阶层对改革开放的认同问题。其实《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一书的思想创见是与学术性探究、现实性关怀水乳交融而随处可见的。

  韩庆祥的这本新著既注重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价值,又注重深入清理与总结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发展,还注重对时代精神和中国问题的理解、把握和提升,是用思想的方式面对学术与现实,集学术性、思想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的著作。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18日第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