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建设新农村钱从改造低产田中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7:18 中国青年报

  徐祥临

  建设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我认为,在本质上是由亿万农民创造的。这决不只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推断。当我们把亿万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付出的艰辛劳动看成资金的本源时,我们也就发现了建设资金源泉。

  比如说,我国目前有12亿亩左右的中低产田,平均粮食单产大约在500斤。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大部分中低产田是可以改造成单产达800斤以上的高产稳产田的。即通过改造,中低产田的产量可以提高60%以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增加农产品产量,还是增加土地供应量,都意味着资金的增加。只要我们能够用货币表示农民的这一巨大劳动成果的价值,巨额的建设资金也就形成了。资金的定义就是财富的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相反,如果农民不在中低产田的改造上付出劳动,任凭劳动力闲置,那么就是有再多的资金送到农村,中低产田也变不成高产、稳产田。

  下面,以1亿亩耕地资源为单位,来测算一下农民改造中低产田创造的资金总量。在新农村建设之前,单产500斤/亩的1亿亩中低产田的常年平均总产量大体上是500亿斤。假设不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单产就不能提高,而且这500亿斤粮食是国家稳定市场所必须的,那么国家就不能指望这1亿亩耕地资源为社会提供比以前更多的建设资金。显然,为了实现发展目标,不能停滞不前。于是,我们在这1亿亩耕地资源上设定了两个具体的发展目标:一是比现在多提供30%即生产出总量为650亿斤的粮食,以满足日益增加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二是提供一部分耕地用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在新农村建设中,若农民通过农田水利建设使单产提高到800斤/亩,两个目标便顺利地实现了。从第一个目标看,农民把8125万亩改造成高产稳产田后就生产出了650亿斤粮食,满足了市场对粮食的需求;若进一步改造,这些耕地还可以满足更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从第二个目标看,农业可以提供1875万亩土地资源用于非农产业的发展。显然,这样的发展目标完全是由农民通过农田水利建设的辛勤劳动实现的。在市场经济制度下,这些巨大的劳动成果当然应表现为巨额的建设资金。第一笔是每年增加了150亿斤粮食供给,其时间价值和粮食安全保障价值至少应该在粮食现价的20倍以上;第二笔是1875亩非农业用地,按平均10万元/亩的价格估算,总价值为18750亿元。两项合计约为21750亿元以上。这就是农民改造8125万亩中低产田为社会创造出来的增加值,理论上其效益高达26769元/亩。

  在目前的劳动力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水平条件下,用26769元改造1亩中低产田在任何地区都是绰绰有余的。因此,只要我们看透了这一步棋,科学地运用财政与金融手段,在农村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就可以推动建设新农村资金问题的解决。不论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还是农民大幅度增收,就如同用大包干的改革措施解决粮食短缺问题一样,并没有想像的那样难。真正难的是农民,因为他们要日夜付出辛勤劳动。显然,今天这样看待建设新农村资金本源的人还不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