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力改革“基本不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8日08:20 南方日报

  垄断日深、体制扭曲……电监会官员认为

  电力改革“基本不成功”

  北京消息12月15日,当记者面对杨名舟时,交谈良久。杨对记者自称资深电力专家,对于他的另一个身份反而刻意低调——国家电监会信息中心统计分析处处长。

  一个多月前,杨的一份长达20页的报告上书至国务院。数日之内,已由有关领导转批至国家发改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负责人手中。

  报告称,中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成为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主要阻滞因素,垄断日深、体制扭曲、机制复旧……改革付出了巨大成本,却离市场化的方向愈走愈远。

  12月29日,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将迎来它的3周岁生日。

  “改革发生了逆转”

  “三年前改革启动的方向是正确的。”12月15日,杨名舟接受专访时指出,2002年国务院电力工业体制改革“5号文件”是一个推动市场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推动的。

  “方案的方向是正确的,但随后的改革进程有些脱离了轨道,甚至发生了逆转。”杨名舟认为,在3年来的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中,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和监督力量,缺乏法律支撑,改革阻力重重,形成了目前电力改革停滞、僵持和反复的局面。

  杨认为,这主要表现在,电力发展仍没有走出典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以及高电价、低效率的泥潭;厂网未能真正分开,输配分开搁浅,公司化改组被“阉割”,电源发展盲目扩张,电网发展思路混乱,垄断日益深重。

  杨认为,这种弊端集中体现在厂网分开的不彻底。他认为,厂网分开本来是2002年改革的主攻方向,但由于改革不到位,如今全国绝大部分中央国有电网资产,以及3600多万千瓦的发电资产都集中在一家公司。“这样一来,直接的结果是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等环节仍集于一体,厂网不分,垄断依然存在。”

  他给记者列举了一些数据,2004年国有全资的“两网、五公司”七家电力巨头,两大电网公司总资产为13603.37亿元,实现总利润仅146.97亿元;五大发电集团总资产6000多亿元,实现总利润仅为140亿元。而发达国家电力工业的资金回报率高达9%至11%。”

  电力供给大幅波动的症结

  “虽然电力体制20年来一直在改革,但改革力量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弱势地位。”杨名舟告诉记者,目前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机构包括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国家电监会等部门。

  “国家发改委负责电力体制改革的人员只有一两个人,电监会相应负责人也只有两三个人。“这样的人员配置连平时事务性工作都应付不过来,根本无法、无力来专门思考和推动改革。”

  在杨撰写的报告中指出,电力体制改革以来,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序的推动实体和决策机制。新的行政管理机制亟待建立。

  “正是由于改革后的电力体制无法应对电力工业周期性波动的负面影响,宏观调控乏力,电力供应走向了短缺、过剩、再短缺、再过剩的循环泥潭。”杨认为近年来电力供应大幅波动的症结在此。

  电力改革需要深化

  杨在报告中指出,以上这些并没有动摇某些部门维护现状的决心。“他们千方百计地阻挠区域电网公司的发展,阻碍市场化进程。其目的就是要维护全国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管理格局。”

  杨名舟还特别向记者提到,在电网发展滞后、电网企业负债日深的情况下,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电网,“实质是要搞垮区域电网公司,搞全国一张网,加强垄断。”

  杨名舟认为:“厂网分开和输配分开是建立电力市场的两大支撑,厂网分开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输配分开是改革的灵魂。输配分开不取得真正突破,厂网分开和输配分开不同时推进,根本无法建立电力市场和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

  一个月前,《中国电力报》引用电监会主席柴松岳的观点指出,由于电力工业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运营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发展方式粗放,电力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形态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是科学的电价机制和电力投资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电力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

  《21世纪经济报道》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