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厦门文学院搁浅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2:11 东南快报

  打造文化艺术之城,厦门一直在不断朝这个目标迈进。

  这个说法,厦门市政府频频挥动的大手笔可为佐证:建造环岛路马拉松雕像群、环岛路书法家广场,海沧、乌石浦油画一条街,以及承办各类大型文艺类的赛事。

  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也将于明年7月份在厦门举行。

  吸引更多的文艺界的知名人士来厦“安家落户”,增添厦门的文艺气息也受到政府重视。

  厦门市政府早在2003年提出修建厦门文学院计划,以填补厦门没有文学院的遗憾,为文艺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

  时至今日,两年时间过去,厦门文学院计划一直束之高阁。近日,本报记者通过采访试图揭开搁浅之谜。

  □调查

  承租户拒搬迁文学院遭搁浅

  今年9月14日,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惠生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鼓浪屿林巧稚故居将由建坤集团维修后,建成厦门文学院。

  建造厦门文学院这已经不是新闻。有消息显示,2003年,一个旨在为厦门的文化、艺术界人士提供创作基地,同时也为中外作家交流聚会提供场所的“厦门文学院”建设计划就提上市政府的案头。

  时间过去将近3年,规划中的“厦门文学院”却迟迟没有落成。究竟是什么原因延缓了它的建设?

  两年前选好院址

  厦门鼓浪屿房屋管理所的一份会议记录显示,2003年10月1日,厦门市委副书记吴凤章和厦门市副市长潘世建,一同来到鼓浪屿,就“厦门文学院”的选址等事宜,与著名朦胧诗人舒婷,以及其他人等开会讨论。

  在该次会议上,曾讨论并达成“把鼓浪屿晃岩路47号(林巧稚故居),以零租金的形式提供给厦门文学院,作为活动场所”的共识。记录显示,晃岩路47号必须在2004年的6月前,装修完毕并投入使用。

  与会政府官员与舒婷等人达成共识,厦门文学院是作为中外作家交流、聚会、举行文学创造活动的场所和国际笔会中心。以后有可能会采取与市场相适应的灵活管理机制,每年邀请若干国内外著名作家,名刊主编,来厦门写作、访问、讲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国际笔会、诗会,使之成为文化品牌。

  钉子户阻碍搬迁?

  文学院搁浅,坊间流传多种版本的说法:一是因为资金没有到位,一是遭遇搬迁困难,用来改建“厦门文学院”的林巧稚故居中,有个住户一直不肯搬迁,导致文学院建设停滞不前。

  面对这些说法,记者找到了负责相关事宜的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处。管理处处长黄振明称,在“厦门文学院”的建设过程中,确实遇到了难题。鼓浪屿晃岩路47号(林巧稚故居)之前有13户居民居住,其中12户早已按照规定搬迁,唯独其中住在底层的一户,一直不肯搬迁,已经拖了一年多时间。

  据了解,故居现在产权归鼓浪屿房管所所有,这位住户只是房子的承租户。

  黄处长说,由于该住户拒绝沟通,所以在去年年底,曾经通过法院,欲对该住户进行起诉。因为租赁合同有瑕疵,法院没有受理。今年12月,租赁合同就要到期,届时如果该住户仍旧不肯搬迁的话,有关方面还是会依照法律程序,对该住户提起诉讼。

  承租户一人独居见记者要考历史

  记者随后来到了鼓浪屿晃岩路47号(林巧稚故居)。

  3层高的“林巧稚故居”几近人去楼空。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楼房里都是空荡荡的,每个窗户上都整齐划一地被拆掉了窗户框。底层的大部分房间也已经是无人居住,门户洞开。唯独角落头的一间房子“完好无损”,而且门户紧闭着。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这一间紧闭着门的房子,是一位四五十岁左右的李先生居住。李先生原来与妻儿一同住在这里,自从去年他儿子去福州读书后,老婆也搬到厦门大学的父母家去住,现在只有他一人“独守空房”。

  让邻居们感到奇怪的是,李先生一般不出门,而且也不让人进去,就算是亲戚朋友来,有的也只是隔着窗户说两句话就走了。有拆迁的人过来,也是吃闭门羹。李先生不与邻居交流,平时除了出去买米几乎足不出户。

  邻居们说,去年还看到他拿被子出来晒,今年都只是把被子放在房内窗户边上晾一下。

  记者随即敲了敲门,无人应答,不知是主人不在家还是不愿意应门。

  记者第二次到林巧稚故居时,碰巧遇到李先生在房间里洗碗。隔着窗户,记者表明身份,并表示想与他聊聊时,这位李先生却考起了记者历史,随后又跟记者打起了太极,并且一再告诉记者“这个地方细菌很多,你还是走吧,下次再来吧”,当记者直接问他“听说这房子租期要到了,你会搬走吗?”,这位李先生又很含糊地回答“可能吧,不一定,可能很快就搬走了。”

  厦门需要文学院

  院址首选鼓浪屿

  其实如果说书画展览,厦门还可以找出一两个场所,比如厦门图书馆一楼展览大厅,厦门书画社的展览馆,还有一些小型的私人展览场所。但是这些展馆也有缺陷,不是地方太小就是各方面条件都达不到标准的展览馆的要求。

  不仅展馆少,能够为文化艺术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场所的地方就更加凤毛麟角。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晓红也表示,全国很难有比鼓浪屿更具有浪漫、人文气息的地方。以前自己也一直在想,如果鼓浪屿能够有个地方,专门提供给一些艺术家和文学家用来写作、绘画,在这样的环境里,肯定能够激发起这些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欲望,而且对于厦门这样一个要打造“艺术之城”的城市来说,更是迫切需要。

  李晓红老师不无感叹地表示,鼓浪屿出了全国一流的诗人舒婷,像她这样的诗人全国已经找不出几个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保持很旺盛的创作力,一直活跃在文坛,这跟她生活在鼓浪屿这样一个能够激发人灵感的小岛上是密不可分的。

  厦门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每年来到厦门的游客中,也有很多文艺界人士。如果能在这个旅游城市里,为这些文艺界人士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信无论是中外的文化交流,还是两岸的文化交流,都会更密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