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济南的“洋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2:13 舜网-济南时报

  设若举办一个“济南百年交通车辆展览”,那么,在市内各种现代化公交车辆出现之前,应该有“洋车”的一席之地。作为城市短途交通工具,在老济南,“洋车”算得上一个标志。

  洋车来自日本。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济南得风气之先,上世纪初已经盛行。仅容一人的露天车厢,安装在有胶皮轱轮的车轴上,上方装有能折叠的帆布篷子,以遮阳挡雨,

车厢内有棉布坐垫和靠背,脚下铺着棉脚垫儿。车厢下部伸出两根长柄,谓之车把,车把上有手捏的喇叭或车铃,两侧挂有车灯,有的烧洋油(煤油),有的烧电石(俗称嘎斯灯)。车厢和车轴之间有弓子板,以缓冲颠簸。洋车的动力是大活人,所以也叫人力车。乘客落坐后,拉车的端起车把背对乘客脸朝前跑起来,乘客随车身轻轻摇晃,舒服惬意,看不见车夫的脚,只见背影上下跳动着,令人顿生不忍。老舍先生在一篇“到了济南”的散文中谈到济南的马路和洋车:“西门外确有宽而平的马路一条,但不能算作国粹”;“胡同中的路,中间垫石,两旁铺土,土,晴日飞扬,阴雨和泥”;“人们都说,济南洋车价钱太贵,动不动就两三毛钱,但是,假如你自己在这种路上拉车,给你五块大洋,你干得了干不了?”老舍先生的这番话,就是老济南洋车、道路和车价的真实写照。

  洋车除车把、车厢、车篷外,车轴、车铃、车弓子、车胎都是洋玩艺儿,必须用洋机器制造。1902年,清政府在济南开办工艺局,设铜铁、织布、绣花、毛毯、洋车、木器六厂,说明洋车的需求量日渐增长。要一百多块现大洋才能买一辆。车夫属于社会下层的穷苦力,买不起车,多是从车厂子老板那里租车,他们被人瞧不起,有人称他们“臭拉车的”。有一年济南举办运动会,选拔万米赛跑选手,有一人跑得最好,获得第一名,赛场监督见他两条手臂不是前后摆动,老是在胸前端着,姿势不雅,一查,原来是一位洋车夫,被人花钱雇来比赛的,于是被取消了资格。

  老济南穷苦的车夫们,为了养家糊口,端着车把甩开双脚,在济南大街小巷、火车站、商埠码头,奔跑了几十年,为老济南的交通提供了方便。这种明显写着人间不平的交通工具,在济南解放不久便被人力三轮车所代替。人力三轮发展为机动三轮,既拉货也拉人,比洋车快捷,盛行一时。1953年,济南出现了公共汽车,20年后又有了电车,如今,公交路线年年伸延,四通八达,的士数以万计日夜穿梭奔驰,人们出行方便多了。□董宝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