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10年,城镇化率45%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2:49 大江网-江西日报

  

2010年,城镇化率45%
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周霖摄本期话题

  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令人鼓舞的目标:到2010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到4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蓝图?我们将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12月18日下午3:00至4:20,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走进本报和大江网联

合主办的《江报直播室》,请他们与读者和网友共同解读这一重要数据。

  主持人:杨惠珍 江西日报主任记者

  嘉宾:汪德和 新余市市长

  马志武 省建设厅副厅长

  黄世贤 省委党校江西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2010年,城镇化率45%

  

2010年,城镇化率45%

  

2010年,城镇化率45%

  嘉宾汪德和

  嘉宾马志武

  嘉宾黄世贤

  城镇化率的增幅指标是科学可行的

  主持人:据我所知,过去五年我省城镇化率增幅在中部地区名列第一,华东地区名列第二。现在提出五年后再增加8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5%。请问各位嘉宾,提出这一战略发展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马志武:2000年我省城镇化率为27.68%,和全国相比差九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1.1%,我省每年增长接近2%。2005年我省城镇化率预计达到37.1%,而全国城镇化率估计达到43%,两者相差5%,五年时间差距缩小了近4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末我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5%,每年增长1.6%。表面看我们减速了,这主要考虑:一是“十一五”期间我们每年增加城市人口72万人,每个人转移成本是3万元,这样每年需要投入200多亿元。而2000年全省城市建设投入不到30亿元,2004年城市建设的投入是110多亿元。因此,45%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我们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更好发展。“十五”期间,工业园区的发展为城镇化的发展形成了向上拉力,农民转向非农化的过程形成了推力,上拉下推为达到“十一五”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到了加速发展的时候。

  汪德和:推进城镇化建设,户籍改革和工业化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过去我们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改革,制约了城镇化进程。这几年随着我省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镇人口也在逐步增多。我以前在广丰县当县长,当时城镇人口是2万人,4年后,城镇人口增加到10万人,估计现在已经增长到18万人。新余市1983年城镇人口只有12万,现在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

  黄世贤:2010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45%,这个指标是科学可行的。2005年江西经济增长12.8%,增幅在全国排第6位,这是改革开放后江西排位最高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40美元,标志着江西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省工业的扩张,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是科学的。所谓可行,主要看趋势。2000年江西城镇化水平在全国居23位,2000年-2005年的增幅超过“十五”前20年的总和。江西城镇化发展态势迅猛,2010年将达到或高于45%的指标。

  (感言):加快城镇化战略目标的提出,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和谐创业、富民兴赣的强大推动力。城镇是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活动的中心,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城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施政理念

  主持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城镇化?城镇化在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和新型工业化道路中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马志武:我国行政建制跟国外不同,有市和镇的区别,城镇化体现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想,也提醒我们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不要忘记发展镇。城镇化要求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它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汪德和: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全国人口都挤到城市去,也不利于我们的发展。各个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发展经济。

  黄世贤:城镇化是城市化的一种特有形态,主要是通过大力发展城镇来实现城市化,是实现城市化的一种战略选择。十六大确定,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这实际上就已经明确,要从着重提高城镇化水平来提高城市化水平,从而实现统筹城乡和谐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感言):城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施政理念,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没有城镇化就没有现代化。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主持人:我省最近五年不仅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了,而且城镇建设投资大幅增长,城镇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此次全会对城镇化进程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各位对新型城镇化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吗?

  汪德和:一方面我们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要具有我们城镇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城市充满生机和活力。城市功能要完善。我6月份到欧洲去学习考察,发现欧洲城市大广场很少,都是小广场,它首先考虑是市民的方便。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在城市建设上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节能方面,中国城市的能耗比欧洲高出50%。在建设时欧洲国家注重的是使用成本,而我们注重的是建设成本。在欧洲,开一个小时的空调,房间就可以长时间保持适宜温度,因为房屋的建筑材料保温性能非常好,我们就不行。我们把房屋的造价压得越低越好,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危房的出现,维护需要花很多钱。我们要建设生态城市,节约型城市,把城市的能耗降下来,全民都要养成节能的习惯。

  马志武:从世界的城市化道路进程来看,美国的城市化是城市的蔓延。中产阶级由大城市转为住在郊区,从而形成了许多郊区小城镇,汽车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日本城市化的发展形成三大都市圈,人口过分聚集,使得房价非常高,最后形成了泡沫经济,日本经济也陷入10多年低谷期,现在才开始回升。印度城市化率也非常高,但它的城郊基础设施和公共卫生条件非常差,连片的贫民窟非常多。这些城市化道路我们都不能走。所以,我国提出新型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走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的道路。农民进城后,要转化为市民,让他们融入社区,不受歧视,不是住在棚户里,孩子也应接受良好的教育。

  黄世贤:新型城镇化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以前城市化概念,是房子盖得更美,道路更宽,广场更多。新型城镇化更加突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户籍的改变,城市功能的完善。大量农民转入城市,他们的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能否得到保证,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因此要“四做”: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只有产业做大了,农民在城市才有生存的条件。

  (感言):新型城镇化,就是说既要加快城镇的发展,又要重视城镇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建设;既要拓展城镇发展的空间,又要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要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

  主持人:新型城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城镇群,要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通过产业集聚来做优做强中心城市。那么,应该如何打造城市群体,加快中心城市建设?

  汪德和: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把城市的经济总量做大,形成聚集效益和辐射效益。新余市目前的城镇化率达到47%,超过全国水平。为了体现出中心城市地位,我们提出一个目标:到2007年实现工业销售额500个亿,全市工业增长速度每年要达到40%以上,这样才能对周边小城镇产生辐射作用,进而促进城市化发展。其次是完善城市功能。尤其是在文化教育、医疗、物流等方面。城镇群的发展要加强总体规划,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各城市产业实现互补,才能投入少,发展快,进而实现互相促进的产业群。

  马志武:我省的中心城市由于多元化的原因,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很快,城市发展充满活力,城市的扩展为城镇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而城镇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各个城市共同发展。加快城镇群发展关键在于把中心城市做大做强。一方面发挥中心城市“增长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做好城市间的发展轴。具体发展方向,各个中心城市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合理安排。

  黄世贤:21世纪是城市世纪。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新技术是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因为城镇化是社会文明不断扩散的过程。江西在城市群构建方面做得还不够,我们应该构建几大城市群:以昌九景鹰饶为主的环鄱阳湖城市群、以赣吉抚为主的赣中南城市群、以新宜萍为主的赣西城市群,把全省16万平方公里和4200多万人口全部带动起来。建立城市经济圈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让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招商引资也要形成区域性招商,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互相竞争。

  (感言):实现新型城镇化必须围绕建成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城市的总体目标,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找准定位,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群,辐射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现场观众提问:

  陶武奇(江西师大学生):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农民素质的提高是不是很重要?

  黄世贤:对,教育农民、引导农民提高自身素质,适合城市生活,非常重要。

  马志武:这个问题问得好。进了城的农民本质上还是农民,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融入到社区当中去。城镇化需要一个过程,进城的农民也需要在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各方面提升素质。城镇化本身不是单纯的建设问题,涉及各个方面。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尊重进城的农民,让农民享有城市居民所有的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农民也要遵守城市运行的规则。

  苏强(江西师大学生):城市发展不能过快过高,否则就会患“城市病”。如何建立一个集约化的城镇?城镇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马志武:目前城镇化发展面临几大挑战:城市需求增长和人口三大高峰来临的挑战(人口总量、就业人口、老龄人口);环境和资源瓶颈的挑战;化解社会矛盾的挑战,如三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

  汪德和:城镇化三分在于建设,七分在于管理。以前城市管理多是行政手段,现在许多方面应该采用市场化手段来管理。把一些福利性的城市管理工作逐步推向市场,如城市道路的保洁工作,可以采取招标的方式来管理。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

  (感言):城镇化建设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定舒适的生活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创业兴业的良好环境。城镇的功能不仅包括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而且包括优质服务等软件建设。(整理:张雪李冬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