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破解难题促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5:0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编者按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事关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预防和减少犯罪,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祁门县通过司法行政机关不断创新工作,在帮教刑释解教人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胡国升五年前刑释回到祁门县柏溪乡方坑村,面对贫困不堪的家,焦虑和不安袭上心头。就在他对生活失去信心时,几天之后,县司法局和乡司法所工作人员接连三次来到他家中,与他促膝长谈,帮他谋划新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后来,胡国升不但成为全村有名的致富能手,还因为乐于助人、热心公益事业、善于化解矛盾而以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把三年前人均年收入仅800元的贫困村变成了人均年收入近1900元的先进村。他动情地说:“政府和社会不抛弃我,群众信任我,我不为乡亲们实实在在做点事,对得起谁呀!”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难题,每年刑事、治安案件中,刑释解教人员再犯罪占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祁门县以县司法局和乡镇司法所为依托,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刑释解教人员安帮组织,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有效地破解了这一难题。自2001年以来,全县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连续5年低于1%%,许多刑释解教人员成为一方发展的带头人。其中7人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1人被选为村支书,2人被选为村主任,4人被选为村民组长,3人被选为乡镇人大代表。更为可喜的是,在他们现身说法下,全县常住人口违法犯罪行为逐年减少。今年1至11月,全县常住人口发生的刑事案件已从2003年的192起减少到109起,犯罪嫌疑人从237人减少到155人。

  抓好衔接实现“灵魂再塑”

  2003年腊月十八,小路口镇双莲村孤身一人的陈某刑释回家,面对两间阴暗的旧房,辛酸的泪水夺眶而出。就在这时,村帮教组人员送来了镇上救济他的25公斤大米和50元困难补助金,左邻右舍也给他送来粮油、蔬菜和生活用品。陈某感激涕零:“我一定重新做人!”

  “服刑在教有人问,刑释解教有人管”,祁门县从跟踪服刑在教人员入手,狠抓刑释解教人员“灵魂再塑”工程。他们在县司法局建立安帮办、乡镇司法所建立安帮站、村建立帮教组,先后建立177个安帮组织,组成746人的专兼职帮教人员队伍,使全县302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脱管、漏帮,及时了解服刑在教和羁押人员的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在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的第一年,乡镇、村安帮组织严格做到每周对他们走访谈心一次,每月对他们宣讲法律四次,一年内对他们开展政策、文化等教育达五次以上。对外出打工的回归人员,还通过“服务卡”、“连心卡”等手段,对他们加强教育、提供服务,始终保持他们的思想不滑坡。与此同时,还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做人、回报社会的典型事迹,倡导社会不歧视、不冷落刑释解教人员,着力营造浓厚的社会帮教氛围。

  既教又扶突出以人为本

  安凌镇的“二进宫”人员汪某刑释后悲观失望,总是觉得低人一等,成天闷在家中无所事事。镇安帮站成立由一名镇干部、一名农业技术员和一名村干部组成的帮教小组,与他结对子开展帮教,鼓励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解决汪某家的实际困难,安帮站还帮他获得了镇政府建办公楼所需细砂的供货生意,之后又组织他参加科技培训班。现在,汪某不仅成为致富带头人,还被推选为村民组长。

  “以帮教为基础,以安置为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祁门县通过帮教与扶持结合,分门别类地开展安置帮教工作,使刑释解教人员逐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全县基层安帮组织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帮教对象,着重做好其思想转化工作;对生活比较困难的对象,重点解决其实际困难;对自卑感强的对象,重点帮其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其放下思想包袱,彻底与过去决裂。并根据山区县的特点,不断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能力。目前,全县302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现就业,生活正朝着富裕和小康迈进。其中7人创办了私营企业,32人从事车辆运输业,53人外出务工,17人经商,182人从事种植或养殖业,11人开设了个体诊所、兽医所或从事服务行业。

  “返助工程”升华安帮成果

  闪里镇的陈国辉曾是当地有名的木材加工能手。1999年,他因帮人打架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2001年4月,他刑释回到家后,镇安帮站人员及时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重获新生的陈国辉时刻不忘回报社会,2002年,他所在村的两亲兄弟发生冲突,弟弟将哥哥打伤,哥哥将弟弟起诉到法院。陈国辉得知情况,立即跑过去耐心地劝说兄弟俩:“上了法庭,兄弟的矛盾有可能要加大,说不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这对兄弟重归于好,他来回奔波于兄弟俩之间调解,并掏出4000元给了受伤的一方。陈国辉说:“我今天的一切是党和政府帮助的结果,我就要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多做贡献。”经过几年的发展,陈国辉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小老板”,创办了木材加工厂、竹蔑拉丝厂,还开了酒店,安置了3名刑释人员。目前,他的木材加工厂被县司法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为“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让全县刑释解教人员有了回归社会的第一场所。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为升华安置帮教成果,提高安置帮教工作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祁门县在刑释解教人员中大力开展“返助工程”活动,组织和引导他们自愿参与到以“帮学习、变观念,献爱心、促发展,传技术、搞服务,倡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安置帮教和帮困扶贫活动中去,使全县的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