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刘念友: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人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念友: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人物)
图为刘念友(右)在挖煤。

  周舸摄

  余继军刘先宏

  头戴安全帽,身穿矿工服,脸上沾满煤灰……熟悉刘念友的学生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可亲可敬的刘老师还有这样一副形象。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刘老师平时送给贫困学生的学习用品和新衣服竟是用挖煤挣来的钱买的。在他们惯常的印象里,刘老师更像慈祥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父亲”,从教28年来坚持资助贫困学生,他带的班级没有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

  全学区条件最差的学校别人不愿去,他主动要求去挑大梁

  他在大山沟里辗转教学28年,每次调离,周围群众都会赶来送行

  团鱼河从大山深处蜿蜒伸向清江,层峦叠嶂间,7块形如北斗的台地散布于沟壑山岭中。这就是重庆市开县郭家镇北斗学区的所在地。现年48岁的刘念友一直在这北斗状的沟壑台地间辗转教学。1977年秋天,高中毕业的他站在了乡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28年。

  1996年,从教多年的刘念友从开县师范民办教师班毕业了。这一年,学区安排刘老师到盆丰村校任教。第二年,刘念友调至北斗中心校担任了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很快,刘念友就成了教学骨干,担任了数学教研组组长。以后的4年里,刘念友所教课目一直保持着学区的第一名,并多次荣获全镇第一名,他成了郭家镇小有名气的教师。

  2004年,随着惟一的老师退休,全学区条件最差、环境最恶劣的北斗村校成了无教师学校。这所学校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孤零零地“躺”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派谁去成了学区领导头疼的问题。刘念友3次找到领导表示“还是我去吧”。就这样,他来到了北斗村校。一个学期后,北斗村校被学区评为先进村校。

  多年里,刘念友调换了好几所学校。每到一地,他总爱到学生家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家访成了他开启工作新局面的法宝,也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离开三桥村校的时候,学校周围的群众纷纷赶来为他送行;离开盆丰村校的时候,200多名群众哭成一片。至今,几个村的群众都很有感情地对学区领导说,刘老师是难得的好人啊!

  每年都会成为年终访贫问苦的对象,他却一直在资助贫困学生

  一块多钱一包的劣质烟,一块多钱一斤的劣质酒,是他的奢侈消费品

  刘念友的日子是清贫的,他每年都是镇里和学校年终访贫问苦的对象。然而,需要别人帮助的刘念友却一直在资助着别人。“其实刘老师比我们都吃得差。”住在学校附近的田雨雪同学说,他有好几次看见刘老师一个人躲在寝室里吃白开水泡饭,最多加点咸菜。

  28年来,刘念友累计为40多名贫困学生资助了5000多元。也许每次捐助只有10元、20元,但对贫困山村的孩子们来说,10元、20元可能就意味着人生的转机。刘念友至今记得,在白羊坪的那个村校里,他从前任教师那里接过了8名学生。作为民办教师,当时他一个月只有6块钱工资。就在那样紧巴巴的日子里,李小艳、谢光祥、李林学、李春红、谢步祥、吴成奎、吴文述等贫困学生没有交一分钱,在刘老师微薄工资的垫付中,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

  随着一对儿女渐渐长大,刘念友要承担的费用越来越多,日子也越来越艰难。近7年里,他没有为自己添置一件新衣服。一个冬天下来,他就穿着一身别人赠送的劳保棉衣,脚上的一双皮鞋,还是因为有人说他衣着有损教师形象,才花25元钱买的。一块多钱一包的劣质烟,一块多钱一斤的劣质酒,还有妻子做的酸咸菜,成了他的奢侈消费品。

  为了赚钱给学生交学费,他到镇上应聘挖煤工,一天下井9个小时

  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他有一个信念:班上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

  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刘念友只有一个信念:不让班上一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

  麒龙村50多岁的单身汉蒲志华的养女蒲小琼因贫困失学,刘念友找上门去为她垫付了学费,蒲小琼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北斗村黄海艳的母亲去世,全家生活靠父亲一人打零工维持,实在拿不出每学期140元的学费,刘念友多次家访并帮助交学费、买文具,黄海艳的父亲才没让女儿辍学;

  现在班上的17名学生中,朱星、雷大琴、郭双双等13名学生曾受过他的资助……

  而他自己的女儿2003年考进大学时,因无法交纳6000元学费,曾向学校申请缓交,一学年后才陆续交清。

  3年前的暑假,为了赚钱供女儿上大学,给班上的贫困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刘念友到郭家镇麒龙煤矿应聘,当了一名挖煤工,一天下井9个小时,一个月大约有1000元的收入。以后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到煤矿下井挖煤。

  刘念友总是竭力做好每一件事,把学生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今年,为让山区儿童过一个快乐的“六一”儿童节,他从镇上买来儿歌光碟,自己先跟着学,再教孩子们唱。就这样,大山里的娃娃们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0日第十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