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奥运工地三代“小工”(体验·大时代·普通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5: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奥运工地三代“小工”(体验·大时代·普通人)
图①

  本报记者刘晓鹏/文李舸/摄

  12月19日,下午5点

  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工地

  日暮时分,一架飞机带着夕阳的余晖,从建设中的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上空呼啸而过(图①)。来自不同省份的工人们无暇顾及,为了保证这项奥运工程如期完工,他们中很多人已在这里辛劳了一年多。

  在北京城建集团承包的航站楼主楼地下,设备层管道焊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未满20岁的赵东东拉着一车钢管,脸冻得红通通的(图②)。今年7月,东东第一次离开老家河南林州,来到北京,成了这个大工地上的一员。

  东东在工地上只是个“小孩”,他的工种也带个“小”字———“小工”。“俺就是碰上啥干啥,递工具、调电表。”

  “东东,你不好好干活,你师傅该骂你了!”路过的工人跟他开玩笑,东东赶忙走到一旁高高的铁架子边,架子上的人摘下焊帽,一张年轻而清秀的脸。这就是东东的师傅———21岁的李振瑞(图③)。

  今天的东东就是两年前的振瑞。振瑞是东东的老乡,2003年跟东东这么大的时候到了北京,“刚来时干的就是跟他一样的活,‘小工’。”

  一个月前,振瑞考取了焊工证,成了一名焊工。说起这事,振瑞笑了,显然焊工这个“职称”让他很自豪。这是他们这个工程队最高级的工种,每天可以多挣10块钱。

  当了焊工,工地上给他配了个“小工”,振瑞成了东东的师傅。白天搭档干活,晚上睡上下铺,没事杀两盘棋(图④)。东东离家不久,时不时冲师傅发点小脾气,但过两天,还是好搭档。

  两个年轻人有个共同的“偶像”———振瑞的叔叔、36岁的李来增。10多年前,正是他俩这个年纪,来增开始了出外打工的生活,第一个工种也是“小工”。来增如今已是工程队里的技术员了,可以独立处理很多复杂的施工项目,收入也多了不少。

  “我们仨,其实就是一个踩着一个的脚印,往前走。在城里干活也没别的,就是多吃点苦,多用点心。”李来增说。东东虽然想家,但现在振瑞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就拿废钢学着焊,“两年后,我也能当焊工。”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0日第十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