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宁海小洪拳面临失传窘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7:21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宁海小洪拳面临失传窘境

  图为林帝官老人在演示小洪拳。在宁海县大佳何镇涨坑村,曾经流行着一种家传的拳法———小洪拳,其年代久远已不可考。岁月流逝,如今该村的年轻人中会打这种拳者已越来越少。前几天,记者赶往该村,见识了这种珍贵的“非物质”遗产。

  92岁的林帝官老人是涨坑村会打小洪拳的人中最为年长的一位。当记者听说他还在教人打拳时,禁不住吃了一惊。见到他本人时,粗粗看去,他最多也就是六七十岁的样子。个子不高,但是特别精神,说起话来有条有理。

  讲到小洪拳,林帝官显得特别兴奋。从16岁开始,他就跟着村里的人学习打拳。当时,那是村里年轻人的一大爱好。学拳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身体健康自不必说,他虽已到耄耋之年,只是除了73岁的时候有一次闹蛔虫去过

医院之外,就再也没去看过医生。现在,他眼不花耳不聋,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真佩服他愈90高龄还有如此高的生活质量。

  更有意思的一次经历是,林帝官32岁那年,

国民党来村里抓壮丁,保长带着七八个人来了。他正在家里吃早饭,一看形势不对,就准备走。因为家里没有后门,他就从前门冲出来,七八个人一下子把他抱住了。结果他只挥掌一推,就把这些人统统推倒在地,自己赶紧逃出来,跑掉了。

  谈到这套拳的起源,林帝官老人说,这要从他们林家祖辈中外号“冻老本”的一位先人说起。他们这个村姓林的人全部是500多年前从福建莆田迁来的。现在全村1700多人中95%的人都姓林。在200多年前,他们林家有户人家在冬天生了第六个儿子,担心养不活,就扔在别人家的窗台上面。结果这个婴儿冻了一夜,居然没被冻死。人们都叫他是“冻老本”。后来,“冻老本”跑到力洋镇后山村去,一边给人放牛,一边学武。成年以后,为了不让村里的人受外人欺负,他回到村里,并请来后山村远近闻名的拳师文成师傅,教村里人打拳。他自己也被人称作“老本”,意思是有本事的人。

  从此,涨坑村的习武之风日盛,年轻人只要想学,总是有长者愿意教的。这套拳法日臻完善,后来又增加了棍法,依靠师徒间的心口相传延续至今。最多的时候,村里的人几乎人人都在学习打拳。

  “冻老本”去世后,就葬在离村不到一公里远的山上,他的嫡系后人林财青每年还给这位先人上坟。在2002年重修的《涨源林氏宗谱》中,记者在林家人的帮助下,查到了“冻老本”真名:林第贵,生于1786年正月八日午时,卒于1850年八月十六日亥时,享年65岁。

  在那天上午的表演活动中,52岁的林金喜等人先后出场,在锣鼓声中,表演了家传的小洪拳6套拳法和8套棍法。以拳法中的“小高技”为例,就包含有近30个动作,打起来动作勇猛,十分有力。稍显遗憾的是,参加表演的人都在四、五十岁上下。据介绍,现在他们村里只有三、四十个人每周一次一起聚在村活动中心切磋拳艺。那些20多岁的后生,要么是读书离开了家乡,要么就是外出务工,愿意学拳的人已经很少了。而林帝官老人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多教几个年轻人学会这套祖传的小洪拳。

  市武术协会主席蔡天彪表示,小洪拳属于南拳的一种,原先在福建莆田的“南少林”一带流传,宁波会打这种拳的人不是很多。而宁波武术界前辈娄文淼的高足王中光称,他和师兄弟在年轻时曾经学过这种拳,不过现在打得少了。和大洪拳比起来,小洪拳的特点是用腿少,下盘很稳,动作刚劲有力。市武术界人士建议,最好能够用文字、DVD等形式把这种拳法保存下来,让这份珍贵的遗产一直流传下去。(记者林海文/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