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加快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8:59 桂龙新闻网-南宁日报

  ——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体会

  崇左市市长 张秀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

以推进。”可以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条件,“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落实,“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环境氛围,“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体制保障。本人认为,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作为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崇左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加快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新阶段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比率大幅度下降,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相比,与城市相比,我市农村的发展、农民的生活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不高,效益低;非农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民增收门路不多;农村人口贫困面较大,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等。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创新思路,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解决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们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在我们崇左市这样一个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首要任务。因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物质是基础。如果不以这个发展理念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失去基础和前提。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首先满足农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就必须满足农村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就必须满足农村社会扩大生产的需要。这个前提就是农村经济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是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农村贫困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千篇一律、“小而全”,体现的是自然经济状态。所以,要摆脱贫困,不断加快发展,在农村经济结构上要体现县域特色,凸显一业率先突破,最终形成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我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发展南亚热带特色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崇左的蔗糖、苦丁茶、龙眼等产品享有盛名,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高产高糖”甘蔗优势区之一,甘蔗年产量1200多万吨,约占广西的1/4、全国的1/7,是广西乃至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在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和种粮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重点是提高“两个比重”,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方面,要重点提高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要按照“甘蔗下田、林果上山”的思路,优化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对粮经作物面积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调整,淘汰一批市场竞争力低、无特色的农作物品种,积极发展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发展南亚热带特色农业。要积极引导农民从一家一户生产经营转向联合经营,从零星分散种植转向连片种植,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向数乡一品发展,推动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从崇左的实际来说,就是要大力发展六大特色种植基地:即糖料蔗基地,以龙眼、柑橙、地菠萝、山黄皮、木菠萝、榄、李等为重点的南亚热带优质水果基地,以甜南瓜、黑皮冬瓜、反季节蔬菜、特色野菜和耐贮运的瓜果根茎类品种为重点的无公害蔬菜基地,以速生桉为主的速丰林基地,优质苦丁茶基地和优质八角基地。特别是把坡度在25度以上的山坡地、水淹地和远离糖厂的甘蔗面积逐步调出来,改种林果或其它效益好的经济作物,集中抓好甘蔗“六化”(良种化、智能化、机械化、水利化、规模化、契约化)生产,不断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单产,继续保持蔗糖业在全国的领先和主导地位。同时,大力发展中草药、花卉、剑麻等经济作物。 (下转第四版) 另一方面,要重点提高水产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把水产畜牧业作为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利用本地丰富的甘蔗叶、水面等资源,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养殖,重点发展水奶牛、肉用牛、瘦肉型猪、越香猪、黑山羊、优质肉用鸡、蜜蜂、优质淡水鱼等,培育发展四大特色养殖基地,形成以扶绥、江州、龙州、天等、宁明、大新等县(区)为主的奶牛养殖基地;以凭祥为龙头,辐射江州、扶绥、龙州、宁明等县(区)的越香猪和瘦肉型猪基地;以天等、扶绥为重点的优质肉鸡基地,以江州、龙州为重点的水产养殖基地。

  二、以工业理念打造农业为重点,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功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突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战略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是抓好龙头企业的培植工作。近年来,我市把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的重中之重,在政策、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龙头企业引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和拓展农产品流通服务,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统计,目前全市主要的农产品开发与加工企业共有148家,直接带动农户23万户。特别是通过日榨甘蔗能力达10万吨的15家蔗糖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带动了120.7万人种植发展甘蔗生产,去年全市农民种蔗收入达22.7亿元,通过种植甘蔗脱贫的人口累计达82.8万人,蔗糖业所提供的税收占当年全市财政收入的30.93%。因此,下步要用工业理念打造农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大力培育壮大现有优势龙头企业。要继续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导入农业生产经营,围绕建设特色种养基地,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产业化大公司,扶优扶强一批生产经营大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等模式,形成产业带和产业群,从而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培植新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要引导各类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特别是要引导一批有实力、有著名品牌的加工营销企业从事优势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尽快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占有率。要充分利用崇左沿边、邻港、近首府,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东盟两个经济圈交汇中心地带的区位优势,以崇左城市工业区、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和爱店中草药市场为平台,主动承接泛珠三角洲地区等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引进能与东盟国家对接、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大力发展粮油、甘蔗、水果、木薯、八角、苦丁茶、剑麻、松香、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发展农产品进出口加工业,形成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产业链,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把传统农业逐步改造成现代农业。三是依托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搞活农产品流通。要注意引导和培育名优特产品,扶持名牌,完善名牌农产品的评定工作,把一批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农产品培育成名优品牌。要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建立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培养一批营销大户和经纪人队伍,发展各类流通型龙头企业。通过健全销售网络,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技术服务、信息服务、流通服务、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途径,不断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实现劳务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三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要解决农村问题,就要推进城镇化进程;要解决农民问题,就要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在边境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人数累计达314000多人,预计今年全市外出务工收入达14.5亿元。同时,全市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0多万人。拥有这样一个庞大农村富余劳力群体,是个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劳务输出基地化、规模化、规范化建设,实现劳务输出从传统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从自发输出向政府组织输出转变、从盲目分散输出向集团市场运作输出转变、从体力型输出向智力型输出转变,使劳务输出向产业化迈进、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不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一是优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和劳务输出网络。充分发挥市、县(市、区)各级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带动整个就业服务和劳务输出,实现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输出、跟踪管理服务一体化,真正把劳动力市场建设成为集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社会保障服务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协调运作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利用崇左市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劳务输出合作,在广东等地设立劳务输出工作站,形成劳务输出和输入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劳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以素质培训促进劳动力的转移,确立“市场导向培训,培训促进输出”的指导思想,把职业技能和综合培训作为劳务输出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职业教育功能作用,利用技校、职校、培训实体、农民夜校等培训机构,把素质培训和劳务输出结合起来,做到定向培训、定向输出。三是建立政策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的劳务输出环境。要尽快出台或完善外出务工合作管理暂行办法或条例,制定外出务工合作的优惠政策,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业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政策保障。一方面要让外出务工人员“出得去、稳得住、有收入”。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回得来、创得业、干得好”,在税费、资金信贷、场地安排等方面,制定鼓励支持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方法,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参与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输出人员、引回人才;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双赢目标。

  四、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基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新突破创造良好的环境

  改革是动力,改革出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农村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加快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减轻财政供给负担,为建设新农村奠好基、铺好路。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发展生产解决起步阶段的小额贷款,解决农民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问题。要加快征用地制度改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保护农民利益。要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制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农村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改革,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责编:谢寿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