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价医药费”事件呼唤看病贵难题破解之策 铲除过度医疗的“温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09:14 南方日报

  哈尔滨,550万元;深圳,120多万元。在“天价医药费”激起的举国惊呼中,一个接一个问号悬在人们心头:

  为什么“天价医药费”不断飙升,“胃口”越来越大?

  为什么大检查、大处方大行其道?为什么ICU成为“重灾区”?

  为什么医院创收总有“合理解释”?为什么监管总是难以奏效?

  为什么医改不断推进,看病贵还是没有解决?解决过度医疗的出路何在?

  “天价”的制造机制

  形形色色的大检查、大处方,“神秘昂贵”的ICU,成为过度医疗“重灾区”

  哈尔滨与深圳,一北一南相去千里,但“制造”天价的过程非常相似。前者账单显示一天输液近一吨;后者账单显示某一天为患者抽血26次。哈尔滨,明明是患者禁用的药物,但每天都有使用的记录;深圳,同样是患者过敏的药物,但有265支的使用记录。哈尔滨,患者去世几天后,还有他的化验单;深圳,患者病故已被送进殡仪馆,院方竟然还开出15页收费单……

  “天价”也许是“大巫”,但在我们周围,时刻不乏形形色色的“小巫”。比如,看个感冒,要用最好、最贵的抗生素;生个小孩,本可顺产却要剖腹产;至于几百元一个的止血钛夹、几千元一个的切割吻合器、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一条的心脏手术导管,一些医生用起来是“大手大脚”,似乎一点不心痛。

  反观这些“小巫”“大巫”,一个词“呼之欲出”:过度医疗——诊疗手段超出疾病诊疗本身需求,病人不得不在有效诊疗之外过度付费,通俗地说就是大检查、大处方、大耗材、大手术等等。

  据报道,国内有人做过一项小范围调查,发现医院70%的患者被过度医疗,大医院的医疗费中有20%~30%是靠过度医疗获取。

  熟悉医院运作的人都知道,ICU(重症监护室)往往是过度医疗的“重灾区”。患者一躺进ICU,什么先进手段、什么好药贵药纷纷上阵,家属又不能进入病房,很难知道这些是否真有必要?是否真的派上用场?只知道要交钱、交钱。这在哈尔滨和深圳的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天价”背后的困境

  卫生投入不足,医院要搞创收,监管没有到位,过度医疗愈演愈烈

  站在过度医疗的角度来讨论“天价医药费”事件,医患双方都需要反思。

  对于患方来说,诚然,生命健康无价,在亲人生命健康告急之际,作为家属,付出再大代价也甘愿,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理性地来看,明知医疗效果甚微,还是“花千金也不足惜”地治疗,是否可取?

  事实上,不少人都坦言,对于那些患重症弥留的病人,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临终关怀,用医疗手段延续不长的生存时间,只能增加其痛苦。

  即使对于一般病症,西班牙一家医学杂志的一项调查也表明,有60种疾病的最佳治疗办法是不治疗,让其自然康复,但是这些疾病都在临床进行治疗。

  在全社会形成杜绝过度医疗的共识,患方固然要反思,医方责任更不可推卸。需要什么的治疗,患方是需要医方建议的,甚至患方有过度医疗的愿望时,是需要医方本着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去提出忠告的。

  但就是医方,在过度医疗中,担任着微妙的角色。

  有专家指出,目前医院诱导需求相当普遍,保守估计过度服务量要占卫生总费用的20%以上。单药品浪费一项,至少占到卫生总资源的12%。

  也许有医生会说,诊疗活动非常复杂,不经过大量检查、不试某些药,怎么确定病灶,怎么知道吃哪些药更有效?不错,科学是允许试错的,如果一些大检查、大处方确实是出于对患者负责、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话,完全可以理解。

  但事实上,过度医疗恰恰是以此为借口,故意为之。比如,做手术时,为什么可以用棉花纱布止血,一定要用几百元一个的昂贵钛夹;一定要用钛夹,为什么明明用几个就足够,一定要用上十几个、甚至几十、上百个?

  片面逐利或过度商业化表面上看是医院的原因,其实有其体制基础。正如卫生部部长高强最近所言,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卫生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公立医院基本上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导致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现象,公益性质淡漠,不正之风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加重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体制的问题只能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再加上医疗收费的监管存在一些漏洞,医疗保险制度中缺乏对就医行为的合理性审查,政府和社会缺乏对医院医疗服务收入的监管和审查,加剧了供方诱导需求,需方过度利用医疗服务。

  另外,现在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患关系趋于紧张,也迫使一些医生实施过度医疗。为了避免漏诊误诊,减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所以追求保险第一,难免会进行大检查、大包围治疗。

  僵局如何破解

  加强监管处罚,加大卫生投入,加快医改步伐,铲除过度医疗“温床”

  对看病贵难题的求解从来没有停止过。

  比如,对付大处方,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医院业务收入中的药费所占比例,因为看病贵主要是药贵。但专家也担心如果一味强调药费所占比例,则极有可能导致检查费、治疗费用的上升,最终医疗费用不降反升。

  比如,围剿大检查,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措施,保证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阳性率,否则就要给予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可能虚报或夸大检查结果,受害的还是患者。

  还有,严查收费行为。就在这次“天价医药费”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广州市传来消息说,市卫生局准备派出收费监督员,抽查各个市属医院的处方。围绕处方进行监管,确实是抓到了点子,只是这样工作量甚大,因而效果有待观察。

  与派出收费监督员类似,专家建议向医院派出第三方的监督力量。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就建议社保部门向医院派驻医务人员,监督医院的施医行为,监督患者的就医行为,减少过度医疗。

  以上种种措施,都是治标之策。关键是要在正在进行的医改中,取消过度医疗得以产生的体制基础。

  高强最近反复提到,一方面打破医疗服务基本由公立机构垄断的局面,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一方面缩紧拳头、加大投入,办好公立医疗机构,减少其对医疗服务收费的依赖。

  专家指出,任何制度最后还得由人来落实,所以铲除过度医疗,关键还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让医务人员真正树立救死扶伤、医者父母心的崇高理念,对患者始终保持一颗良心、热心、爱心。唯此,我们的医患关系才会和谐,“看病难、看病贵”僵局才可能破解。

  本报记者段功伟陈枫

  图:

  本报针对近期出现的医药费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深度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