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药集团开创研发新时代(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1: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药集团开创研发新时代(图)

  

广药集团开创研发新时代(图)

  广药集团与中山大学结成技术战略联盟(左为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右为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

  “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到现在,靠传统的成本与营销来驱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对大型制药集团来讲,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驱动,这才是医药企业的立命之本。”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如是说。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广药集团纵横捭阖,唱起了内部整合研发资源、外部借助科研力量的科技创新大戏。这不仅是国内医药企业研发模式的创新,也为广州市大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

  2010年目标:销售收入达400亿

  据悉,广药集团是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是广东省重点发展的5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拥有广州药业和白云山两大上市公司和20多家药品生产、经营、研发企业,是广东省和广州市发展医药支柱产业的主力军。

  从杨荣明去年7月掌舵广药集团以来,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对集团内广告投放、中药材集中采购等多种资源的整合,已初步将集团内的多个“孤岛企业”整合成集团医药产业链上的同盟军,实现集团内的“集成战略”,改变广药集团“集而不团”的局面。今年1月~11月广药集团工商销售达129.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78亿元,与2004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62%、79%,今年全年实现超140亿元的经济目标已是势在必得。

  在“十五”工作的基础上,广药集团提出了集团公司“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工商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

  杨荣明向记者表示,目前在医药产业有三种驱动,一是靠成本驱动,通过价格来取得市场,但是这种方法对广药这样处在发达城市的企业来讲,目前已经不太适用。第二种就是靠营销驱动,这方面广药下属的白云山和黄中药公司等做得比较突出,但是营销模式是很容易模仿的,并不能成为一个企业长久的优势。要实现“十一五”期间广药集团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遵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借鉴国内外大型高新技术公司成长的成功经验,进行第三种驱动———科技驱动,这才是制药企业最根本的动力。因此在完成了内部资源整合之后,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逐渐成为广药集团快速成长所必须突破的瓶颈。

  内部整合:从“集而不团”到“集成战略”

  今年10月,广药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广州药业首创绿色萃取青蒿素项目的投产正式标志着广药集团内部科技资源整合的开始。

  而在此之前,广药集团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一直处于“集而不团”的局面。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少;基础设施与研究条件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活动仍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低效状态,大大削弱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据广州药业总经理谢彬介绍,广州药业属下现有近250名科研人员,在国内同行中是比较多的,本应有很强的整体实力,但由于分散在2个核心主体机构和下属10家生产企业研究机构中,下属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研发部门,每年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是没有多少成果出来。

  将分散开发转向系统开发

  为了实现广药集团跨越式的发展,广药集团提出科技整合,开始由分散开发向系统开发转变,由低效开发向高效开发转变。具体操作以下属两家上市公司为主线展开:一是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以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为技术支撑,以白云山制药总厂、天心药业、白云山化学药厂为产业化主体,为实施抗生素40亿工程而整合。而广州药业则推进以汉方公司为主体的广州药业属下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的整合,加快名优品种二次开发、现代中药研发、植物提取物生产等各项工作的速度。并建立稳定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从明年开始,每年增加销售额的0.5%用于研发,到2010年使得研发的投入占工商销售收入的5%。

  广药集团在集团内科技资源整合之后,形成了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州拜迪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化学药创新中心等四大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广药集团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涵盖中成药、化学药、生物制剂三大重点产品领域,集中力量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的研发,改变了以往资源分散、学科不配套、科技力量薄弱、产品研究开发以引进和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带动了广药集团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

  对外借脑:向全国科研机构抛“绣球”

  杨荣明表示,“虽然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必须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但是靠一个企业的科研力量毕竟不能满足需要,必须和国内国际的研发机构进行合作,才能够将好的研发资源为我所用。”为此,广药集团从10月份开始向全国的科研机构广抛绣球,招揽有价值的科研项目为自己所用。

  今年12月14日,广药集团召开大型科研项目洽谈会,广邀全国各地的医药科研机构进行项目洽谈,共与国内21家科研院所达成合作意向125个。包括中药注射剂、化学一类新药、生物制剂等,它们均具有技术含量高、研究基础扎实、产业化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等特点。这些项目的签订不仅很好地丰富了各企业现有的产品结构,更主要的是为集团公司实现“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制造出数枚“重磅炸弹”。

  聘请院士做顾问

  在洽谈会上,广药集团聘请了超级“外脑”做高级顾问,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我国著名的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中山大学药学院院长陈新滋院士,北京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屠鹏飞教授,国内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的权威专家四川抗生素研究所所长蒋宁教授。在广药集团的发展过程中,参与发展战略的制定、重大科研项目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为企业提供行业、产品、政策等方面的建议和指导,极大地拓展广药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的视野,提升广药集团的综合科研实力。

  洽谈会上,广药集团就企业内部急需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分别与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进行技术战略结盟,形成联合创新体。此外,集团属下的两个上市公司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分别选定了技术合作伙伴。其中广州药业与中山大学广州市药品质量标准中心联盟;白云山制药与全国最大的抗生素研究机构———四川抗生素研究所联手,致力于新结构抗菌药物的合作开发,强力推进广药集团抗生素40亿工程,抢占抗生素市场的制高点,形成抗生素领域的领先优势,使产学研的结合点前移,为各自的发展建立起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体系。

  广药集团董事长杨荣明将本次洽谈会称做高层次的“智力碰撞会”。集团发展至今,积累了明显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为增强广州医药产业的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推动着“广州医药制造”向“广州医药创造”转变。并通过医药产业链的高层次竞合,高效利用市场和社会资源,实现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早日成为广州市年产值过百亿元、工商销售超400亿元的大型高新技术集团、广州医药产业旗舰企业,引领广东乃至全国医药行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白云山和黄中药营销创新

  “虽然科技驱动是医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在短期内营销驱动仍不可少。目前很多企业的营销手段过于雷同,营销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告诉记者。目前广药集团旗下的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特意借重庆药品交易会之机,聘请太极集团董事长白礼西、九州通集团副董事长刘树林等国内十大医药集团掌门人,作为公司“外脑”———营销高级顾问。

  广药集团副总经理李楚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白云山和黄公司如此做,正是为广药集团的营销创新探路。借助这些营销精英的新点子,为广药集团甚至全国的医药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营销创新模式。

  

广药集团开创研发新时代(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